從皇宮門口到溫明園的一段路,夏淮知覺得簡直是無比漫長。不知董卓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還是為何,那馬蹄聲,慢得仿佛能夠一聲一聲地重重踏在別人的心上。
而她則是仗著那匹黑馬和自己親,旁敲側擊地同董卓說了幾句,於是便“搶”來了李儒的馬。奇怪的是李儒倒也不惱,反而選擇了在前麵幫她引著馬。
這下可好,一個能受如此待遇的少女,怎能不成眾人注意的對象?於是夏淮知幾乎是除了董卓之外,最引起候在路兩旁的諸侯軍注意的存在了。
因此她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四下張望,隻是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時不時往旁邊掃一眼。不過,她似乎並沒有發現任何一個與她看過的史料中記載的呂布相符合的身影。
但是,有一個少年很快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少年生得很是秀氣,單看那散下的長發與那白皙的麵容倒是頗有幾分書生氣,但那雙劍眸,縱使未與人對視便可以讓對方頓感心頭一震。他身披鎧甲,立於一小隊兵馬之前,頗為威風凜凜。
他沒有武將的粗俗卻有文人的文雅,沒有文人的怯懦卻有武將的震懾力,就他的這份氣質,便顯得他與同來的諸侯軍將領格格不入。
此人究竟是誰?夏淮知記得自己可不曾看過哪一篇關於三國的史料中,記載有這等與眾不同的少年武將。她將目光微微一動,隨即便觸到了他手中的一把長戟——
那長戟乍一看並無特殊之處,可它槍尖處的一雙月牙形利刃折射著太陽刺目的光,在一瞬間仿佛狠狠地紮痛了夏淮知的眼睛。
這是……
方天畫戟?
相傳這方天畫戟乃天兵武器下凡,呂布曾憑借它笑傲沙場,無人能敵。細看這長戟,長度大約一丈有餘,自然也不會輕,這與《三國誌平話》中記載的呂布所持方天畫戟長一丈二這一點,正巧八九不離十。
所以,敢情這少年就是董素雪所心心念念的——
呂布?
呂布似乎是注意到了夏淮知的目光,抬起眸子與她對視了數秒,複而又垂下眸子,麵色波瀾不驚。而兩人的這一舉動並未引起諸侯將領的注意,仿佛隻是一個不經意間的巧合罷了。
還好呂布似乎隻覺得是錯覺而已……夏淮知這才將將鬆了口氣。
眼見的總算是到了一扇園門門口,朱漆拱門頂端那牌匾上“溫明園”三個大字頗為顯眼。董卓卻突然停下了馬,微微回頭道:“淮知。”
“女兒在。”夏淮知示意李儒鬆手,然後策馬上前,應道。
諸侯將領一聽夏淮知這般應答,不由得嚇了一跳。他們隻知董卓有三個女兒,長女董玉遠嫁羌族首領,次女董召嫁與牛輔,而小女兒董媛則正是這與之同來的李儒的妻子。怎麼不知,還有第四個女兒?
“你先進園吧。”董卓調轉馬頭,目光卻是落在那些諸侯軍將領身上,“今日是我邀諸位來赴宴,卻讓諸位在此等候,實屬不該。因而,我親自在此恭候還未來的將領以賠罪,還請諸位海涵。”
“義父的意思我明白,隻不過我一個女兒家先於義父入席,怕是不大好吧?”夏淮知怎麼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她隻是覺得單她一個人,可是應付不了已經進入園中的那些諸侯。
同時,她也刻意地將“義父”一詞微微咬重了些。她可不願意讓這些士兵將領認為自己是董卓的親女兒,然後把這話傳到他們的主子那裏去。畢竟這名頭可是一點兒都不好聽。
早知道董卓死後,當世之人都厭惡他至極,就連對他子女的記載都甚少,大有恨不得他斷子絕孫之意。那麼,他的子女,下場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她現在還不想給自己拉仇恨。
“也是。”董卓略一思索,然後點了點頭,轉向李儒道,“既然如此,就先由你陪淮知進園吧。記住,切不可讓她受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