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
漫話王鳳卿
王鳳卿字仁齋,原籍江蘇,生於北京。其兄是著名青衣王瑤卿。王鳳卿幼年由崇富貴、陳春元開蒙,後從賈麗川學老生,十餘歲便搭班演出。由於他的嗓子衝、扮相好、身段邊式、工夫紮實,所以很快就成了大名。
當他20歲左右時,在一次堂會戲開演前,有人將他引薦給了當時與譚鑫培、孫菊仙齊名的老生三鼎甲之一的汪桂芬。汪一度為程長庚操琴,深得其演唱三昧。王鳳卿提出要向汪桂芬學戲,汪對他說:“少間你用心聽一聽我的唱法。”那天汪桂芬的戲是《釣金龜》,演老旦飾康氏。待汪下場後,王鳳卿隨即又去見他,汪桂芬說:“你可曾聽見我那個‘一'字,你得用多少年的功夫才能學到?談何容易!”
這次堂會後不久,王瑤卿便替王鳳卿宴請汪桂芬,王鳳卿便正式向汪桂芬學藝了。
汪桂芬的脾氣是出名的古怪,但卻對王鳳卿很客氣,說:“你不要叫我師父,論輩分,我們應該是兄弟相稱。”主動地將自己拿手的《讓成都》、《群英會》以及老旦的《釣金龜》、《遊六殿》等戲,毫無保留地傾囊授予王鳳卿。
王鳳卿的嗓音高亢沉鬱,本接近汪桂芬,又得其悉心指點,因而深得王派精髓。
及到汪桂芬逝世,便由王鳳卿頂了他的缺,入升平署,成為“內廷供奉”,常與譚鑫培、陳德霖、楊小樓、龔雲甫及王瑤卿合作。
有一次譚鑫培對他說:“你給我《戰長沙》的本子,我給你《斬華雄》的本子。”二人便交換了。譚鑫培給王鳳卿的《斬華雄》隻有一場戲,即關公唱一句[導板]下接[原板],“斬華雄”的過程是暗場處理的。後來百代公司請王鳳卿錄唱片,他在一麵錄上汪桂芬所授的傑作《讓成都》,另一麵便錄上這出《斬華雄》的唱段。
王鳳卿曾和陳德霖一度合作,挖掘了不少老戲。民國初年,二人欲演《大保國》。王鳳卿的調門很高,陳德霖又是有名的“金嗓子”,所以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花臉演員。王鳳卿知道有位琴師以前曾唱過花臉,後來改場麵,一直為名淨何桂山操琴。於是鼓勵他來扮演徐延昭。這位琴師上台後與二人配合得嚴謹火熾、恰到好處。戲後,王鳳卿勸他重操舊業,他便聽從了建議,正式演銅錘花臉了。這就是一代淨行宗師裘桂仙。
王鳳卿在演《大保國》時,還有些創新;在唱楊波奏頭道本章末尾的“十八年改國號”的“改”字時,使了一個[滿堂紅]的大腔,並且把[原板]改成了[三眼]唱腔。後來這種唱法便流傳下來,楊寶森在演這出戲時,唱的就是王鳳卿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