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劇經典珍藏《寇準背靴》(1 / 3)

曲劇經典珍藏《寇準背靴》

第二場*約吊

(寇準唱):下朝來一邊走一邊長歎!

帶路!

(家院):是!

(寇準唱):下朝來一邊走一邊長歎,

忘不了朝閣事愁鎖眉間。

北國又把邊疆犯,

難壞了宋王天子文武眾百官。

王欽若主和議膽怯氣軟,

一心要送銀米且顧眼前。

我與奸賊苦爭辯,

定要興兵定邊關。

他主和我主戰,

眾文武議論紛紛不一般。

五鼓天明上金殿,

吵吵嚷嚷老半天。

宋王爺一怒回宮院,

眾文武垂頭喪氣離朝班。

寇準我下朝來一路盤算,

和與戰與國家的存亡都有關。

邊關上告急表章如雪片,

大宋朝優柔寡斷因循苟安。

大好的山河被人占,

黎民百姓受摧殘。

國有難我若是袖手不管,

白吃奉祿我作的什麼官?

我寇準拍拍良心對不起天。

我主張發動人馬去平亂,

他們說無人掛帥實在難。

我有心再去賣賣老,

看一看須發銀白腰腿彎,

怎比得當年在澶淵?

王欽若與楊家結下了私怨,

苦害了楊延昭死在雲南。

一代忠良含冤死,

大宋朝塌陷了半拉天。

我眼前若有楊元帥,

哪怕邊塞起狼煙?

南清宮去把千歲見,

一心要抗北番保衛大宋錦秀江山!

(家院):稟寇爺,來在南清宮!

(寇準):往裏去傳,就說本官拜見千歲!

(家院):門上哪個在?

(內侍):何事?

(家院):寇天官拜見千歲!

(內侍):稍待!

(寇準):回去對眾人說知,就說本官拜過千歲,還要約千歲一同楊府吊祭,叫他們伺候了!

(家院):是!

(內侍):千歲有請寇天官!

(寇準):帶路!

(內侍):是!稟千歲,冠天官到!

(趙德芳):有請!

(內侍):是!有請!

(冠準):拜見千歲!

(趙德芳):老愛卿平身!

(冠準):謝千歲!

(趙德芳):老愛卿到此何事?

(冠準):朝議已畢,特意拜見千歲!(趙德芳):如今北遼寇邊,朝議如何?

(寇準):唉!兵部王欽若力主和議,一定要多送金銀糧米,好讓北國退兵。

(趙德芳):庫倉空虛,哪來的金銀糧米?老愛卿有何高見?

(寇準):唉!千歲!

北地年年犯邊塞,

苟安求和是下策。

那北國貪婪性難改,

咱必須兵發邊關抗外來。

(趙德芳唱):老愛卿保國家忠心常在,

可咱朝兵少缺將才。

縱然出兵誰掛帥?

我的老愛卿啊——

難道你還不明白?

(寇準):千歲!

因此上想起了楊家將,

楊家代代出忠良。

父子們多死在戰場以上,

單剩下一個楊六郎。

實可恨王欽若狗奸黨,

定要害他一命亡。

充軍發配汝州往,

從此北國更猖狂。

他欺咱無人能抵擋,

他欺咱國弱兵不強,

他欺咱大臣們不和睦,

他欺咱朝廷無主張。

肖銀宗生來性慘妄,

一道旨派來賊韓昌。

到處殺來到處搶,

雞犬不寧民遭殃。

老百姓殘死在刀刃上,

王欽若他偏要屈膝去求降。

因此上有為臣晝夜苦思想,

想起來楊家更慘傷。

咱朝不少忠良將,

赤心耿耿保家邦。

朝廷從來他少封賞,

保國的忠良淡心腸。

邊關有一個呼延讚,

嶽勝屯兵在太行。

焦讚從軍到廈門島,

黃花山孟良當大王。

隻要有楊首門之後掌帥印,

就擔保四路人馬到邊疆。

可惜延昭身早喪,

楊宗保還是一個小兒郎。

千般思來萬般想,

千歲呀——

咱離了楊家可仗著何人保家邦?

(趙德芳唱):朝廷做事理不當,

本禦想來也心傷。

如今若有郡馬在,

何懼北國再猖狂?

唉!皇上一時糊塗聽信諂言,如今想來也甚後悔。可惜那楊延昭汝州喪命!老愛卿,你可曾接到楊府報喪帖兒?

(冠準):昨日接到的,今日拜見千歲,一來共議國事,二來約千歲一同楊府吊祭!

(趙德芳):他那報喪紙上寫的是七日之後開吊受祭呀!

(冠準):唉!楊元帥一死,老臣悲痛萬分,恨不能早日哭他一場,還管他什麼開吊不開吊啊?況咱們是齦牙至親,還管他什麼受祭不受祭呀?

(趙德芳):嗯!言之有理!內侍!

(內侍):在!

(趙德芳):到在廚房打點祭禮,吩咐下邊車輦伺侯!

(內侍):是!

(趙德芳):唉!老愛卿呀!

老愛卿智謀多善於辭令,

吊罷孝對太君談談國情。

佘太君年雖老忠心耿耿,

她楊家還有不少兵。

勸說太君掛帥印,

招回四路眾英雄。

家事看輕國事重,

奮力齊心把賊平。

單等抗敵得了勝,

高官厚祿大加封。

(寇準唱):老臣謹遵千歲命,

到楊府咱君臣相機而行。

第五場*背靴

(柴郡主唱):手提竹籃兒把飯送,

擔心餓壞了那郡馬公。

常言說為人莫做背人的事,

隻覺得膽怯心不寧。

哎呀,可難為死我了!我說是寇準那你個老寇準!你吊罷孝你就走唄,

你又守的什麼靈?你又守的什麼靈!你個糟老頭子可把我擺布夠了!哎呀,為了你要守靈,提心吊膽穿著這身孝衣,在靈堂直坐到二更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