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草原霸主(2 / 2)

在西征勝利一年後,統葉護再次率軍五萬進攻吐穀渾。這次的戰略目的很清楚,就是完全控製整個河西走廊,將大隋西北麵的聯係攔腰斬斷。為了防止大隋救援,同時他又派大將號稱“草原第一猛士”的阿史那斯摩率軍三萬佯攻東突厥配合自己的戰略部署,將大隋目光引向東方。果然,大隋上當。怕突厥再次合二為一成為大患,楊堅派遣大將魚具羅率軍一萬進駐朔方城,嚴密盯防西突厥的一舉一動。

整個瞞天過海的計謀天衣無縫。為了吸引住楊堅,更為自己在大隋南方能夠完全施展,統統葉護命令阿史那斯摩挑起東、西矛盾不遺餘力的攻打東突厥。東突厥近年來因為被大隋製裁,兵力隻有五萬多。麵對來勢洶洶的西突厥,又有號稱“草原第一猛士”的阿史那斯摩所統領,戰爭一開始就處於下風。完全抵擋不住三萬西突厥精銳,節節潰敗。眼看東突厥無力阻擋,麵臨潰敗,魚具羅終於發兵了。朔方城自從西漢建立以來,一直是邊關要塞,守衛巨多。魚具羅此時手中握有五萬人馬加上自己帶來的一萬精銳共計六萬大軍。出動三萬幫助東突厥,抵擋住了西突厥的進攻。

看到自己的計策奏效,同年八月,統葉護發動了對吐穀渾的進攻。本以為這次有西域的協同,加上自己所帶的五萬精銳對付一個不算強大的吐穀渾絕對可以穩操勝券。本來信心滿滿,卻不料一開始就遇到了吐穀渾的猛烈反擊。擊敗西域各國,讓統葉護的聲望超過了曆代突厥的英雄,稱之為草原以來最年輕最厲害的霸主絕不過分。卻不想在這裏遇到了能與之抗衡的一個人、白玉王。

作為同時代的國之翹楚,白玉王被吐穀渾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王者。與統葉護的鋒芒畢露相比,白玉王則顯得異常低調,甚至在除了吐穀渾以外,無人知曉。名不見經傳正是說的是他。統葉護挾百戰之威兵臨城下,卻不能收獲一寸疆土。林來之前,統葉護曾仔細的調查過吐穀渾的各個將領包括君主,卻把白玉王漏掉了。

兩軍對壘於伏俟城,這裏是吐穀渾的國都。為了趕出侵略者,白玉王采用戰國策中的退避三舍,放突厥進來,以逸待勞。為了鼓舞士氣,白玉王動員所用國中民力、物力並且宣誓:不讓敵人占領一絲一毫國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慘烈的戰爭在伏俟城外打響。吐穀渾十萬大軍迎戰突厥五萬精銳。軍民同心,抱著必死的信念捍衛國土。麵對氣勢旺盛的敵軍沒有絲毫的畏懼之心,人人爭先恐後的衝向突厥鐵騎。他們手持長矛、弓箭、佩劍甚至有些人拿著還是木棍短棒殺傷力很小之類的武器抵抗突厥騎兵,甚至一度取得上風。突厥鐵騎不愧為縱橫草原的百戰之師。一度的混亂後,有序的組織進攻如同猛虎下山直撲對方,漸漸的掌握住戰場的局麵。

這時,吐穀渾軍民中的“戰神”白玉王親自率領親軍護衛三千,直衝敵軍腹地不斷的衝擊敵軍的陣型。軍民見自己國家的君主如此英勇、紛紛舍生忘死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頑強的抵抗強敵。弓箭射完了,隨手撿起武器搏殺,木棍斷了、佩劍鈍了就用自己的身體抱住敵人的戰馬。通常三人為一組,一個負責纏住敵人,兩人尋找機會擊殺。戰場上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三個吐穀渾人換一個草原精銳。草原猛士就這樣在戰場上一點一點被蠶食耗掉。

統葉護在自己心愛的戰馬上看著如此一群悍不畏死的軍民,臉上一片陰寒。他沒想到,吐穀渾竟然這麼團結,這麼不怕死,這成為他有史以來損失最大的戰役。戰鬥在繼續下去,即便自己贏了這五萬精銳也所剩無幾。這是他輸不起的。最終他下令撤兵。五萬精銳在此戰役中損失兩萬,這等於割掉了統葉護的一塊心頭肉。從此統葉護將吐穀渾恨之入骨。離開的時候,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將這個帶給自己恥辱的國家斬草除根!

戰爭結束後,吐穀渾清點傷亡,此次敵方傷亡兩萬人,而自己這方竟然死亡五萬多!至此一役吐穀渾傷亡過半,沒有十來年的休整難以恢複。但是他們取得了勝利,趕走了突厥,戰勝了不可一世的突厥人。他們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守衛住自己的國家!

統葉護想到此處不由得緊握拳手。那場戰爭結束後,自己回到草原任何人不見足足想了三天。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教訓,明白了自身的缺陷,性格隨即收斂了許多。可以說這場戰爭讓由個鋒芒畢露的青年才俊逐漸蛻變為真正的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