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太子風波(一)(2 / 2)

“小川兄所說的長久之患指的莫非是漢王?”辰東問道。

“他,還不算。楊諒此人心胸狹窄,無德無才成不了氣候。即便坐上了太子登基為帝也會被朝廷其他人架空。終究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對於這個“親弟弟”趙小川不可謂不知底。

“那小川兄的意思是?”

“如今皇上病重,而我又下落不明,朝堂之上肯定有一部分人借機見風使舵投靠漢王。這些人心中沒有半點忠君報國理念,隻會為了一己之私喪失尊嚴道德,尋求富貴庇佑。他們就是我大隋的蛀蟲,一步步侵蝕大隋的根基,這樣的人留著何用?我登基為帝必回徹底清除這些帝國的蛀蟲。現在楊諒來了,正好給我一個一網打盡的機會。也正好借著這次看看這朝廷當中,那些人是真心擁戴我。楊諒終究是個跳梁小醜,翻不起多大浪花。不過既然他能收買刺客半路截殺我,想必背後有人替他謀劃,這點不得不防。”

“小川兄高見。那麼你下一步準備怎麼辦?”

“未雨綢繆、拉攏人心。有替楊諒呐喊的,肯定也有替我穩固地位的。這些人當中也許也會有偷雞摸狗之輩,不過眼前是用人之際。有人替我賣命,那麼無論如何也要讓這些人心中有個著落。我這個主心骨該是出來安慰下他們了。走吧,跟我去見一個人。”趙小川老神自在的說道。

楚國公府,府外一片寂靜。府邸門前寬廣的道路不見人群。

自從楊素被冊封為楚國公後,二十多年來從未有過如此狀況。一朝天子一朝臣,世間的功名利祿、人情冷暖讓昔日無比喧鬧熱騰的府邸一下子悄然肅靜。

漢王進京,太子至今下落不明。太子乃國之儲君,地位意義重大。太子現已失蹤一月有餘,朝廷大臣內心惶惶。皇上病重期間決定召文物大臣討論東宮之主。

整個朝堂重臣隨著漢王的進京,如今已分裂兩派。一些善於投機、察言觀色之輩暗中已經投靠了漢王。他們紛紛表示效忠,短短數日這些人圍繞在楊諒身邊在朝堂、京城形成一股重要的力量,並且為楊諒造勢。

楊堅深知太子之位關係重大,不容有失。內心雖然喜愛楊諒這個小兒子,但涉及江山穩固,楊家能否傳承萬代的重大原則上,態度仍然飄忽不定。要不是朝中數位大臣聯名上奏,懇請陛下早日決斷,楊堅萬萬不會同意重新冊立東宮。

最後楊堅決定召集八位柱國大人共同商討太子之事。八位柱國分別是大元帥高熲、許國公宇文述、上柱國賀若弼、大都督魚俱羅、昌平王邱瑞、下柱國韓擒虎、靠山王楊林、楚國公楊素。

八位柱國都是大隋的軍神,為大隋建立統一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勳章。楊堅讓這八人進京商討太子之事,可見這八人在大隋的分量。聖旨一發、除去楚國公楊素、許國公宇文述、元帥高穎在京城,其餘五人均在外地。隨著楊堅的這道聖旨的頒發,整個大隋開始籠罩在緊張、焦慮的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