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在競爭中獲得生存(2)(1 / 3)

聯合建廠的建議是“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勞格·史密斯提出來的。因為他看到,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汽車市場上,日本汽車正以其成本低、價格廉而後來居上,“蠶食”著一直在汽車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美國的地盤。盡管“通用”想盡了改進汽車製造的辦法,仍難以在這場競爭中致勝。史密斯從長遠著眼,提出了同日本廠商的聯合建議,而“豐田”也欣然響應。因為這兩家世界第一、三位的汽車廠家都有各自的明確意圖,對於豐田,可以避開美國貿易保護豐義的障礙,獲取更人的利潤。對於通用,則可以深入了解豐田生產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借鑒豐田的經驗。

跟在“第一名”之後

在這裏,我提出來“跟在‘第一名’之後”的觀點。你也許覺得奇怪,不要我們去奪第一,這不是叫我們失去進取之心嗎?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應該人人去爭“第一”才是呀!不錯!是得人人去爭!但問題是“第一”隻有一個,而且爭“第一”時還得看爭的代價,爭得不好,恐怕連什麼都保不住,也別說做第二了!

有一位工商界的老板,他從事電腦業。這位老板給自己的企業定位就另有一論——采取“第二戰略”。因為他認為,當“第一”不容易,不論是產品的研究開發、行銷,還是人員、設備等,都要比別人強,為了怕被別的公司趕超,又得不斷地擴充、投資。換句話說,做了“第一”以後要花很多的內力來維持“第一”的地位!因為一不小心,不但第一當不成,甚至連想當第二都不可能了。

這位老板的想法並不科學合理,並不一定當“第一”就一定會很辛苦,當第:二或第三就輕輕鬆鬆了。這隻是他個人的一種觀念而已。但結合現實細想一下,其中也不乏道理,我們不妨加以借鑒。

當“第一”者確實要費很多的力氣來保住自己的地位!大至一個企業,小至一個人,都可能有這個問題。一個企業要想位居第一,其所冒的風險也應該是最大的。產品的研製開發、資金的投入、設備的引進、人員的錄用、產品的銷售與服務等等,都比別人要多,要大,要好。好不容易排到了“第一”,又一下子成為了眾人的“眼中釘”,都想超過你,甚至弄垮你!

因此,現實生活中並非人人非得爭個第一,位居第二的確也有好處,例如:

可以靜觀“第一”者如何構築、鞏固、維持其地位,他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作為你的經驗和警戒。

②可趁此機會培養自己的實力,以迎接當“第一”的機會。如果你想當“第一”的話,一旦你覺得自己具備了這方麵的實力,就可以趁機攀升。

③由於你誌不在“第一”,所以做事就不會過於急切,造成得失心太重,也不會勉強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這樣反而能保全自己,降低失敗的幾率。

因此,不管是替人做事,還是經營自己的企業,從第二、第三做起都沒關係,並不一定非得想著力做第一!如能穩穩當當地做個第二,一旦主觀條件形成,自然也就成為第一了,這時候的第一,才是真正的第一!

不要讓爭鬥絆住你的腳步

競爭不是爭鬥。防止與人爭鬥,是成大事者的優良習慣之一的,因為有很多事不是靠爭論就能弄清楚的,必須靠時間和事實來證明。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用爭鬥來對抗爭鬥的結果往往會引起更大的爭鬥。如果你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的話,那你想不想擁有一個神奇的短句,可以阻止爭鬥,除去不良的感覺,創造良好意誌,並能使他人注意傾聽?

想?好極了。底下就是。以這樣開始:“我一點也不怪你有這種感覺。如果我是你,毫無疑問的,我的想法也會跟你的一樣。”

像這樣的一段話,會使脾氣最壞的老頑固軟化下來,而且你說這話時,應當有百分之百的誠意,因為如果你真的是那樣的人,當然他的感覺就會完全和你一樣。以亞爾·卡朋為例。假設你擁有亞爾·卡朋的軀體、性情和思想,假設你擁有他的那些環境和經驗,你就會和他完全一樣——也會得到他那種下場。因為,就是這些事情也隻有這些事情——使他變成他那種麵目。

例如,你並不是響尾蛇的惟一原因,是你的父母並不是響尾蛇。你不去親吻一隻牛,也不認為蛇是神聖的,惟一原凶,是凶為你並不出生在恒河河岸的印度家庭裏。你目前的一切,原因並不全在於你——記住,那個令你覺得厭煩、心地狹窄、不可理喻的人,他那副樣子,原因並不全在於他。為那個可憐的家夥難過吧。可憐他,同情他。你自己不妨默誦約翰·戈福看見一個喝醉的乞丐蹣跚地走在街道上時所說的這句話:“若非上帝的恩典,我自己也會那樣子。”

如果你肯認為明天你所遇見的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渴望得到同情。給予他們同情,他們將會愛你。

戴爾·卡耐基有一次在電台發表演說,討論《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落·梅·艾爾科特。當然,卡耐基知道她是住在麻州的康科特,並在那兒寫下她那本不朽的著作。但是,戴爾·卡耐基竟未加思索地,貿然說出他曾到新罕布夏州的康科特,去憑吊她的故居。如果卡耐基隻提到新罕布夏一次,可能還會得到諒解。但是,老天!真可歎!卡耐基竟然說了兩次。無數的信件、電報、短函湧進他的辦公室,像一群大黃蜂,在戴爾·卡耐基這完全沒有設防的頭部繞著打轉。多數是憤慨不平,有一些則侮辱他。一位名叫卡洛妮亞·達姆的女士,她從小在麻州的康科特長大,當時住在費城,她把冷酷的怒氣全部發泄在卡耐基身上。如果有人指稱艾爾科特小姐是來自新幾內亞的食人族,她大概也不會更生氣了,因為她的怒氣實在已達到極點。卡耐基一麵讀她的信,一麵對自己說:“感謝上帝,我並沒有娶這個女人。”卡耐基真想寫信告訴她,雖然自己在地理上犯了一個錯誤,但她在普通禮節上犯了更大的錯誤。這將是他信上開頭兩句話。於是卡耐基準備卷起袖子,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訴她。但最終他沒有那樣做。他控製住自己。他明白,任何一位急躁的傻子,都會那麼做——而大部分的傻子隻會那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