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逆向思維隻要彎一彎腰(2)(2 / 3)

當你忍耐而堅持著走過黑暗與苦難的長長隧道之後,你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覺中,已長成了一顆珍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養蚌人,他想飼養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粒,井且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粒,願不願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他都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粒答應了他。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顆沙粒,說它太傻,去蚌殼裏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隻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不值得。

可那顆沙粒還是無怨無悔地隨著養蚌人去了。

鬥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傻的那些夥伴們,卻依然隻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風化成土。

如果說世上有 “點石成金術”的話,那就是 “艱難困苦”了。這可是人生的至寶啊!你忍耐著、堅持著,當走過黑暗與苦難的長長隧道之後,你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覺中,已長成了一顆珍珠。

山穀中的謎底

一個人在社會上,麵對壓力和打擊,學會適時地縮回拳頭,往往能笑到最後。

加拿大魁北克市的西北200公裏處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山穀既不高深也不狹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女貞等雜樹,而東坡隻有雪鬆。

對大自然的這一奇異景觀,科學家曾實地考察過幾次,但都沒有得出滿意的結論。這個謎最後是由一對夫女揭開的。

那是1983年的一個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正瀕臨破裂的邊沿。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作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來就繼續生活;若不能就友好地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穀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他們在山穀裏支起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雪花,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是比西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雪鬆上就落上厚厚的一層,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程度,雪鬆鄧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複地積,反複地彎,反複地落,而其他的樹就沒有這個本領,雪積在它們的枝葉上,很容易就被壓斷了。但由於西坡的雪小於東坡,總有些樹挺了過來”因此,西坡除了雪鬆還有柘、柏、女貞之類的樹。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了這一現象,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生長過雜樹,隻是不會彎曲被大雪摧毀了。”

丈夫點頭稱是。少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麼,相互吻著擁抱在一起。

他們對自己的發現感到非常興奮。丈夫說:“我們揭開了一個謎——對外來的壓力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像雪鬆一樣向對方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被摧毀。”

夫妻相處,學會忍讓和屈從,能保全愛情不受損傷,一個人在社會上,麵對壓力和打擊,學會適時地縮回拳頭,往往能笑到最後。

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它常常是一種策略、一種藝術。

智慧之源

勇於實踐的勤奮者就像個掘井工,不驕不躁,一點一點向智慧之源掘進,直至智慧之泉噴湧而出。

智通禪師在那一帶很有名氣。他的弟子很多。在晚年他又收了兩名弟子。大弟子聰明機靈能說會道。小弟子雖然沉默寡言智慧一般,但卻勤奮踏實。

禪師閑時喜歡和人參禪論道。他把能說會道的大弟子留在身邊,一邊教他些佛理,一邊和他探討些問題;而那位小弟子則被派去幹其他的雜事。

幾年後,智通禪師已經變得很老了。他決定在眾弟子中選出一位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出人意料的是智通禪師選中了那位沉默寡言的弟子!

那位自以為學得不少真傳的大弟子很不服氣問:“師傅,我從您身上學得不少佛理和智慧,管理一個小小的寺廟已經足夠了,您為什麼偏偏選中小師弟呢?”

禪師歎道: “你雖聰明,但生性虛浮,終難成就大業。這些年你是跟我學了不少東西,但這些對你來說都是膚淺的。況且,真正的智慧是學不來的,它隻能在實踐中獲取。就像花與果子,樹上的花並不知道為什麼會結果,而根卻知道。”大弟子聽了,羞慚而出。

幾日後,禪師圓寂了。小弟子正式繼承了衣缽,後來也成了那一帶有名的禪師。

有時,天才並不能造就成功,主宰和推動世界前進的,恰恰是那些天資一般卻勤奮上進的人。一個人天性聰明固然好,如不去磨煉鍛造,他的智慧之泉終將枯竭;而那些勇於實踐的勤奮者就像個掘井工,不驕不躁,一點一點向智慧之源掘進,直至智慧之泉噴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