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君將信將疑,於是派人找來了那個魯國人,把倪說弟子的答案說給他聽。那個魯國人聽了,十分驚訝地說:“妙呀!的確是這樣的,擺在案上的這個疙瘩是個沒法解的疙瘩。這是我親手編製出來的,它沒法解開,這一點,隻有我知道,而倪說的弟子沒有親眼見我編製這個疙瘩,卻能看出它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說明他的智慧是遠遠超過我的。”
天下人隻知道就疙瘩解疙瘩,而不去用腦筋推敲疙瘩形成的原因,所以往往會碰到死結,解來解去,連一個疙瘩也解不開。這則寓言提醒我們,要像倪說的弟子那樣用分析的眼光,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事物,這樣才能繞過障礙,抓住關鍵,克服困難,順利地解開自己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疙瘩”。
鬆鼠救火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一直以來都沒有發生過什麼太大的變故,平時也就是偶爾有幾隻老虎、獅子之類的猛獸經過,小動物們也都懂得將自己隱藏起來,不至於成為猛獸腹中的食物。
所以,這些小動物大都能夠安然地生活在森林中,直到終老。
但是有一天,空中落下了一道非常刺眼的閃電,電光擊中森林中最大的一株樹木,受擊的樹木立刻燃起熊熊的大火。
這場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火舌四處亂飛,席卷了森林中無數樹木的枝葉,同時也威脅到所有小動物的生命安全。
驚慌的小動物們拚命向森林外奔逃,希望能逃出這場大火造成的劫難。但它們卻不知道,當閃電擊中那棵大樹、大火燃起的同時,在森林四周,大火引來了無數貪婪的肉食猛獸,它們正張大了口、等候這些逃難的小動物們自己送上門來。
在這片森林的所有動物當中,隻有一隻小鬆鼠和其他的動物不同。它非但沒有逃難,反而奮不顧身地向著大火衝去。小鬆鼠見森林中有一個即將被火烤幹的水塘,便毫不猶豫地跳進水塘,把自己的身體沾濕,然後奮不顧身地衝進火場,拚命抖灑著沾附在身上的水珠,希望能夠緩解正在毀滅森林的火勢。
這件事讓一位天神看到了,他想知道這個小鬆鼠在幹什麼。於是便化身成為一位老者,來到小鬆鼠麵前,問道:“孩子,你這是在幹什麼?”“我在救火。”小鬆鼠一邊不停地往火堆上灑水珠,一邊回答道。天神說道:“難道你不知道,像這樣的做法,對這場大火是根本無濟於事的?”
小鬆鼠仍是賣力地用身體沾水、滅火,百忙中還對天神化身的老者說:“也許以我的力量不足以滅火,但我相信憑借我的努力,至少可以減少森林中幾隻小動物的傷亡。”
天神覺得應該幫它一把,於是便降雨熄滅了這場大火,森林保住了,小動物們又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靜的辯證
什麼是靜的境界:“如靈貓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據地,諸根順向,首尾直立,擬無不中。”一隻精靈異常的貓,等著要抓老鼠,四隻腳蹲在地上,頭端正,尾巴直豎起來,兩隻銳利的眼珠直盯即將到手的獵物,聚精會神,動也不動,隨時伺機一躍,給予致命的一擊。這是形容一個參禪的人,參話頭,作功夫,精神集中,心無旁騖的情況。不如此,道功無法成就。
神宗大師們另外還有個比喻:“如雞之孵卵”。這就不像貓捕老鼠,瞪眼張爪,蓄勢待發了。而是閉著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來都不管,你踢他一腳,他叫也不叫,理也不理,隻是死心眼直守著那個心肝寶貝的雞蛋。這樣也是一種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虛到極點,靜到極點,如同老子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字真言。這六字,已經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與修道的境界、層次,都說完了。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樣的修道方式,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紀昌學箭
古代有個著名的射手名叫飛衛,當時全國的很多年輕人都慕名向他求教。
其中有個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名叫紀昌。他立誌要成為一名神箭手,於是也向飛衛拜師學習射箭。
飛衛很看好這個年輕人,但是他並沒有傳授具體的射箭技巧,卻要求紀昌必須學會目不轉睛地盯住目標,他說:“當你能夠做到盯緊任何目標,並且做到保持在一炷香的時間內不眨眼的程度時再來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