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難童年
1958年,我剛剛記事兒,那時我才四歲,家住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那時有生產隊,記得那年秋天,雖然莊稼大豐收,可是人們不搞秋收,把黃澄澄的玉米棒子和玉米秸稈,都用鐵鍬埋在了地裏,說是上麵的指示,這樣做可以培肥地力,明年會有更大的豐收。
無論男女,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得出去幹活,村裏的幹部把各家各戶的房門,都用釘子給釘上了,勞動的人們不分晝夜地在地裏幹活,都不許回家。到了晚上,看不見幹活就點起了煤油照燈,人們累的困的,苦不堪言。
那時,我母親腰腿疼不能下地勞動,就在家帶幾個小孩看管,給小孩喂飯,飲水等。我時常聽到母親唉聲歎氣地說:“唉……作孽呀,多好的玉米都埋在地裏,不挨餓才怪呢。”我聽了就問母親:“媽媽,什麼是挨餓呀?……”母親對我說:“挨餓,就是沒啥吃,人如果沒啥吃,就不能活了,就得餓死。”我聽了母親的解釋,很害怕。
秋天過去了,冬天的北方大雪飛揚,我和奶奶,父母親一家四口人在一座陳舊的兩間土平房裏貓冬。爸爸在屋內編炕席、編茓子;媽媽在炕上做著針線活;奶奶守著火盆(北方的取暖用具),搓著苞米粒兒,給我弄爆米花吃,聽著奶奶哼著我聽不懂的歌曲,我很開心的,一家人其樂融融。
冬去春來,聽爸爸從生產隊開會回來對媽媽說:“這下完了,生產隊不分給各家口糧了,要挨餓了”。媽媽問:“那可怎麼辦啊?”爸爸沒有回答,隻是不停地唉聲歎氣。奶奶在一旁說:“我說他們不是好的瑟吧,怎麼樣,快挨餓了吧。”
到了夏天,我家的玉米麵就要沒了,聽說各家各戶也和我家一樣。人們想辦法,開始把苞米瓤子碾碎,把草籽碾碎兌到玉米麵裏,蒸窩頭,烙大餅子。漸漸地玉米麵也吃沒了,就用玉米瓤子麵蒸窩頭,熬粥喝。我吃不下去,也咽不下去,餓得直哭。爸爸在外麵拿回來榆樹錢兒,就把玉米瓤子麵和榆樹錢兒放在一起,蒸窩頭,熬粥喝,這才可以度命。當我看到榆樹錢兒能吃,就自己偷偷地爬上榆樹,去劈樹杈,摘榆樹錢兒,我的肚皮和手被樹杈劃破了,很疼的,但是我不哭,我告訴自己:男子漢,不哭。
我吃了那些食物,引起了消化不良,大便秘結。大便的時候很費勁,便不出來,媽媽就用手往出摳,疼得我眼淚直流,哇哇大哭。我漸漸地消瘦,全家人看著我都很痛心,媽媽有的時候還偷偷地流淚。
我的童年,是生不逢時的苦難童年,也是同齡人的一個縮影,每當想起童年時代,都曆曆在目,含淚欲哭。
飛盧小說網,
:、、、、、、
:、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