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淑妃笑道:“什麼和不和的,咱們姐妹都是皇上的女人,不和也是因為太愛皇上了,總想得皇上的專寵,可這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女人傻呀……”
“不過現在臣妾也想明白了,於其大家夥兒天天鬥氣,不如和和美美的過日子。現臣妾被皇上關在這兒,出入不便,可偌大的後宮不能沒有人管哪,麗妃妹妹向來聰慧,辦事也很有章法,臣妾覺得由她來打理宮務,再合適不過了。皇上,臣妾可是一心為了您呀,半點沒有自己的私心。”
皇帝大笑,手指在她的發絲間繞啊繞,“就算有私心,朕也準了,誰叫你是朕最愛的愛妃呢!”
這段時日南宮淑妃被罰,宮務暫時由皇帝指派的一名掌事嬤嬤在管,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原本皇帝也有意讓麗妃出來主事,但上次她為君家之事求情,讓皇帝動了怒才歇了這個心思,今兒南宮淑妃提起,皇帝便也做個順水人情。
當然,皇帝不會相信這些女人真的會和睦相處,但她們相互爭鬥自己才能掌握主動,姑且看看她們葫蘆裏都賣的什麼藥吧。
聞言,南宮淑妃忙行禮謝恩。
皇帝順勢拉她一起倒在榻上……
相較於淑妃宮裏的喜笑晏晏,皇貴妃的秋芷宮便顯得冷清多了。
皇貴妃生產時耗費了不少元氣,直到近日才漸漸好轉,但也落下了病根,稍微天氣變化身體就出現不適。
皇帝到底念及情份沒有苛待她,但也再沒來過秋芷宮,更沒過問一句半句。
這在宮人們眼裏,皇貴妃無疑已經失勢了。
眼皮子淺的宮人自然拜高踩低,明裏暗裏給了秋芷宮不少難堪;但也有精明的宮人執觀望態度,畢竟琮王殿下現在前線,若他立功回京,很有可能便是下一任儲君。
母憑子貴。
作為儲君生母,隻要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便沒什麼了不得的,定能重獲聖寵,複昔日榮光。
執觀望態度的不止後宮,還有前朝。
龍國公作為琮王殿下的外家,自然力挺皇貴妃母子。
南宮家當然要擁護瑾王。
至於司馬家,目前就沒有明確表態。
但玢陽郡王依然經常在自家府邸舉辦宴會,參與者多是些文人雅士,舉辦的也多是詩會馬球之類的風雅之會。
玢陽郡王還當著滿堂賓客的麵表態:與會者隻談風月,不論政事。誰若失言,便扭送大理寺處置。
這等清雅姿態,反倒讓他在皇帝麵前有了存在感,在群臣心中也刷了一撥好感。
原本司馬家行刺珞王之事,玢陽郡王並沒參與卻受了司馬家牽連。
玢陽郡王太無辜了。
便有大臣舉諫玢陽郡王擔任此押送糧草的督運官。
因著前線戰事吃緊,三路大軍已奉命西征,糧草也早已籌備齊全,但押送糧草的人選遲遲未定,此刻這一提議,無疑解了燃眉之急,很快便得了不少大臣的附議。
皇帝略一考慮,當場拍板,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