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太後,您可得好好算算,您家皇上一個月來有多少次宿在我這鳳儀宮了,就昨天那麼一次,還被這舒妃跑到太後麵前告了小狀。
孟萋萋心裏一陣憋屈。且不說這個苦情的皇後就不是她,就算她現在是這個皇後了,也不得不為這個可憐的皇後叫屈。
昨天的事,說來其實有些烏龍。按照祖製,皇帝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歇在皇後那,但因為當今皇上皇後“相敬如賓”,所以皇上每月初一才會去皇後那坐坐,裝裝樣子好堵住群臣們的口舌。
昨日也是如此,皇上照例去了皇後的鳳儀宮小坐片刻,就托詞政務繁忙要走,孟萋萋心裏自然也是跟明鏡似的,知道皇帝要去舒妃那,就目送著皇上離去。
誰知皇上前腳剛走,後腳一個小妃子秦美人就來鳳儀宮唯唯諾諾的問安。和孟萋萋三兩下寒暄後道出自己已有身孕,此番過來是想求孟萋萋給指派個太醫。本來這個請求也是小事,孟萋萋一個首肯就解決了的。可惜好巧不巧,這位秦美人忽然腹痛不止。
孟萋萋這下可慌了,下意識的讓翠縷去叫剛剛走遠的盛嘉彥回來,另一邊又吩咐了太醫過來照看。
就這樣,由盛嘉彥陪著,一通人在鳳儀宮忙忙乎乎到半夜。後來派人送走了秦美人,盛嘉彥有些累了,就在鳳儀宮歇下了。更何況他隻是摟著孟萋萋睡了一夜,倆人什麼事也沒做呢!
這事再平常不過,誰知在舒妃看來,那就是孟萋萋設計搶走皇上。便去太後跟前梨花帶雨的告狀,說孟萋萋這是拿子嗣的事做文章,滋長宮內邪魔歪道的風氣。
要說這原本的皇後真是倒黴透了。皇帝不愛,太後不喜,宮妃個個作對。
現在換成了孟萋萋,也忍不住對這個皇後表達同情。好在皇帝換成了盛嘉彥,明麵上雖然沒太大改變,但私底下盛嘉彥十分照顧她。
今天一大早孟萋萋就被太後傳召到了康寧宮,先是受了一頓訓斥,然後就這麼的被罰著跪了一個時辰。
老太後和舒妃在上頭一唱一和,孟萋萋壓根就不放在眼裏,低著頭一副受訓的樣子,其實心思早就飛的老遠了。
她想起之前在卷宗上看到的這位皇後的生平記載,不得不感慨這位皇後除了賢惠,性格也是一個極軟的軟柿子。
皇後本名孟庸,在她沒有嫁入皇家的這十八個年頭,過的可謂是順風順水。
她出身二品巡撫,父親在朝中勤勤懇懇。兄弟幾個也各自成家立業,有的在朝為官,有的做點小生意。
孟庸自小跟著她那嫡親的大哥在自家藥鋪裏上躥下跳,在藥理先生身旁看著他給病人先聞辛夷後嚐川菊又敷細石的,漸漸的一些簡單的藥理便也懂了。孟大少是極寵這個年紀幼小的嫡妹的,見她對藥理興趣高漲便也由著她去。
人都說神農嚐百草、李時珍試百藥,孟夫人心知小女兒脾性,不敢讓她過多執著在這上頭,於是便下了命令,讓鋪子裏的郎中大夫們都不盡心教導,隻說常識。奈何孟庸自覺良好,先頭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了藥草作用,便也想著在鋪子給病人問診。
孟大少嘴上應允,卻是誘導著她先去給府中各個奴婢把把脈。孟大少可不敢真讓孟庸這種半吊子在鋪子裏問診,若是出了事可怎生是好。這下可苦了孟府上下的灑掃婢女,為著她們府裏孟四小姐的一時興起吃了不少苦頭。例如,胃寒的人在孟庸的指導下誤食巴豆,結果拉了幾天才消停,還有脾火旺盛的丫鬟吃了孟庸給的藥方,上火到鼻血不停。漸漸的,孟庸這股對藥理的熱情勁便歇了,僅偶爾給小貓小狗包個紮便了了。
這事兒過後,一日孟庸聽酒樓那說書先生正說到聊齋裏頭狐嫁女一則,聽得她是津津有味,回去以後便央著孟大少給她偷摸弄來不少誌怪小說,自此迷上了齊諧故事,為著這個緣由,還結交了不少盛京有名的風水術師。
她也不胡來,煉丹求長生不老的事兒在她看來是愚蠢之極,偏偏就愛聽幾則故事,齊諧裏常說玉能養人。慢慢的,她開始喜好上把玩玉石。後來,衍生到整個盛京誰不知道孟家四小姐就好這口,從首飾到羅裙,從器具到碗筷,都以玉石混在裏頭製成。一些想攀附孟家的人,往來孟府送禮的時候,總不忘也帶點好玉。
眼見著她到了說親的年紀,卻是死活不肯嫁。好在她前頭有個天下第一美頭銜的大姐,每日來求親的人門檻都快踏破了。
孟庸在閨中時常說:“要能力,我大哥就行,要臉麵,我大姐就行。你問我幹什麼?爹娘寵著,哥姐慣著,我都混到這個地步了,就玩玩樂樂唄,不蠢就行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