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慈善——關於財富的精神神話(6)(2 / 3)

1999年,5月李嘉誠被英文版的《亞洲周刊》,評選為亞洲區五十位最具權力人物之一。

199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2000年,李嘉誠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全球50大富豪榜排名榜,上榜的華裔人士隻有3名,且全為香港富豪,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李嘉誠並被評為全球最有錢的華裔富商。

2003年7月16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富人榜”。中國香港的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排名榜單第五名。

2004年,李嘉誠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連跳九級,以124億美元的財富,躍入排行榜第十九位,財富比上年激增60%,成為亞洲首富。

2007年1月19日,《福布斯》公布“2006年中國富豪榜”,78歲的李嘉誠以220億美元資產穩做中國首富。

2007年1月20日,被譽為中國經濟領域“奧斯卡”的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在北京揭曉。本次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首次設立了“特別榮譽大獎”,並將之授予華人商界領袖李嘉誠。

2007年3月,獲民政部設立的2006年度“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2008年12月12日,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揭幕,李嘉誠位居榜首。

2009年2月5日,財經雜誌《福布斯》公布香港40大富豪榜,李嘉誠以1263億港元資產續登香港富豪榜首。

附二:

李嘉誠給你的98條忠告

1、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2、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的優秀企業家群體更是引人注目。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為社會作貢獻,社會也回報他們以崇高榮譽和巨額財富。

3、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4、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鍾後宣布有台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5、精明的商人隻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板常常會無所作為。

6、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7、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8、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我講求的是在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麵對風浪一定要捱得住。

9、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行為。

10、不必再有絲毫猶豫,競爭既搏命,更是鬥智鬥勇。倘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談何在商場立腳,超越置地?

11、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誌,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12、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13、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樣,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話,在打第二杆時,心更要保持鎮定及有計劃,這並不是表示這個會輸。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定考慮如何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