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搖了搖頭說道:“從來沒有過。”
“那麼,從現在開始,就重修你的命運吧。”惠明禪師仍笑著對他說道。
“師傅,命運真可以重修嗎?”他有些迷惑地問道,心中急切地想得到一個答案。
然而,惠明禪師沒有回答,隻是從幾案上的瓷盤裏摘下一粒葡萄攥在手心裏,然後,問道:“你能告訴老衲,這一粒葡萄是完整的還是破碎的呢?”
他想了一會兒說:“如果我告訴您它是完整的,您一用力它就會變成破碎的了。”
惠明禪師朗聲笑了起來,說道:“命運就像這粒葡萄一樣,就在你的手中啊!”
年輕人終於悟出了惠明禪師的禪意,重新振作起來,操起父親生前的生意,先是在街市上擺了一個小吃攤,接著生意一點一點做大了。再後來,他就成了“三盛樓”的首任掌櫃。
告訴孩子
命運有著不可預測的複雜性。在許多時候,成功和挫折會交替出現。我們可以知命,但卻不能任由命運來擺布,更不能因為遭遇一次或幾次不幸和挫折,就隨波逐流,將自己打入永世不能翻身的精神“牢獄”。人生事業成敗的關鍵之處,不在命運,而在於你自己能否把握好事態的發展。
心靈沐浴
一天,一個小和尚化緣回來後,在禪房門口看見師父正端坐在太陽底下,大汗淋漓,淚流滿麵。
小和尚非常的不解和驚訝,於是就問道:“師父,您怎麼了?”
師父卻心平氣和地說道:“沒怎麼,我在沐浴呢!”
小和尚更加的迷惑了,他轉了幾個圈後,又湊過去問師父:“師父,我沒看見您沐浴、洗滌啊?”
隻聽師父很平靜地說:“我是在沐浴、洗滌自己的心靈,你當然看不到了。”
小和尚更好奇了,他想探個究竟,學點見識,又打破砂缸的問道:“怎麼才能為自己的心靈沐浴和洗滌呢?師父可否開導開導弟子?”
師父就回答說:“點燃一顆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開水,再加入仁義、孝悌,甚至反思、懺悔等幾味名貴的心結,便可以為心靈藥浴了。哪個人若經常為自己蒙垢的心靈沐浴和洗滌,這個人的心地就會亮麗如初、聖潔高尚。”
告訴孩子
世俗的汙垢和塵埃會蒙住我們的眼睛,迷惑我們的心智。我們應該有的放矢地尋找這些汙垢和塵埃,用仁義、孝悌、懺悔等反複地清洗——就像洗衣服一樣,自覺、及時地清洗。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保持光鮮亮麗。
喝茶與治國
從前有個國王去拜見一個智者,想請智者出山,擔任國師,為其謀劃治國方略。
然而,無論國王怎樣用好語討巧,智者仍一直保持沉默,隻顧自己喝茶,還一個勁地讓國王喝茶。國王不愛喝茶,然而,智者仍然不時往國王的杯子裏加茶。眼看著國王杯子裏的茶水就要溢出來了,智者仍然還要往國王的杯子裏加。
國王看見茶水流滿桌麵,一臉訝異,便忍不住問道:“杯子已經滿了,為什麼還要加茶呢?
智者依然沉默著一句話都不說,繼續為他倒茶。這時,國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裏的茶一口喝幹。
然後,智者又把國王的茶杯加滿了,問道:“你會喝茶嗎?”
國王回答說:“不會。”
智者說:“那就先學喝茶吧。”
國王納悶地回答:“喝茶還要學嗎?”
智者說:“你的心就像這個杯子一樣,已經都裝滿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裝得下別的東西呢?
國王聽了,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此中禪意。從此,他開始研習茶道,並從喝茶中悟得了許多治國之道。
告訴孩子
隻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隻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隻有空穀才可以傳聲。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於它的空。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空是一種度量和胸懷。人生如茶,空杯以對,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好萊塢歌王
有個好萊塢的歌王,在年輕還未成名的時候,經常四處演出,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出色的表演,很快成了很多人崇拜的明星。但他並沒有因此閑下來,而是更加忙碌,因為他想讓更多的人聽到自己的歌。他參加的演出越來越多,幾乎不怎麼回家。就像是參加比賽的馬一樣,帶著眼罩拚命往前跑,除了終點的白線之外,什麼都看不見。
有一次,他的祖母看到他這樣忙,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別走得太快,否則你會錯過路上的好風景。”
但歌王根本聽不進去,他想:一個人,既然知道要怎麼走,為什麼還要停下來浪費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