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經驗教訓繞過誤區,事半功倍(1)(1 / 3)

拿破侖說過:“不會從失敗中找尋教訓的人,距離成功之路是遙遠的!”前車之鑒,必須引以為戒。要想孩子不走或少走彎路,父母就要讓孩子清楚在走向成功成才之路上可能存在的誤區。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教訓,避開了誤區,孩子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未來的開拓中去,孩子才能高歌猛進!

捕麻雀的孩子

一天,靠炒賣股票發家的一個富翁,看著他8歲的兒子在院子裏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簡單,是一隻不大的網子,邊沿是用鐵絲圈成的,整個網子呈半球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係著一根長長的繩子,孩子在立起的網下撒上米粒後,就牽著繩子躲在屋內。

不一會兒,就飛來幾隻麻雀,孩子數了數,竟有13隻!它們大概是餓久了,很快就有8隻麻雀走進了網子底下。富翁示意孩子可以拉繩子了,但孩子沒有。他悄悄告訴富翁,他要等那5隻進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會兒,那5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4隻。富翁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卻說,別忙,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

可是接著,又有3隻麻雀走了出來。富翁對他說,如果現在拉繩子你還能套住一隻玩兒。但孩子好像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他說,總該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終於,連最後一隻麻雀也吃飽走出去了。孩子很傷心。

富翁撫摸著孩子的頭,慈愛地教訓道:“欲望無窮無盡,而機會卻稍縱即逝。很多時候,貪婪不但不能滿足我們的欲望,反而會讓我們把原先擁有的東西也失去。”

告訴孩子

人有一定的占有欲望是正常的,但當這種欲望過於強烈時就成了貪婪。貪婪是要不得的,與貪婪為伍,不但會毀掉自己的人格,還會失去正在得到或已經得到的東西。

走出錢眼去

在一間很破的屋子裏,有一個窮人,他窮得連床都沒有,隻好躺在一條長凳上。

窮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如果我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

這時候,在他旁邊出現了一個魔鬼。

魔鬼說道:“好吧,我就讓你發財吧,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

魔鬼又說:“這錢袋裏永遠有一塊金幣,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覺得夠了時,就要把錢袋扔掉,才可以開始花錢。”

說完,魔鬼就不見了,在窮人的身邊,真的有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塊金幣。窮人把那塊金幣拿出來,裏麵又有了一塊。於是他不斷地往外拿金幣。窮人一直拿了整整一個晚上,金幣已有一大堆了。他想:這些錢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

到了第二天,窮人覺得很餓,很想去買麵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以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於是便拎著錢袋向河邊走去,可是他舍不得扔,又回來了。

窮人又開始從錢袋裏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之前,總覺得還不夠多。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窮人已經不再窮了,他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可是,他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幣已經快堆滿屋子了。同時,他也變得又瘦又弱,臉色像蠟一樣的黃。他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金幣還在源源不斷地出來啊!”

最後,窮人成為了一個看起來極老的人,但他還是抖著手往外掏金幣。最後,終於死在了他的長凳上。

告訴孩子

窮人本來已經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因為他過於貪婪,導致最後連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他野心多麼大,而在於他能把握分寸,並克製自己的貪念。

富足的體驗

霍姆很富有了,但仍然不滿足。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他去向一個商人買地。商人告訴他:“我們賣地不是一畝一畝地賣,而是一天一天地賣,在這一天時間裏,你能圈多大一塊地,它就都是你的了,但是如果日落之前你不能回到起點,你就一塊土地也得不到。”

這天早晨,人們來到一個小山岡。

霍姆出發了,他大步往前走,每塊地都很好,丟掉可惜。他就一直向前走去,直到看不見出發點才拐了彎。這時看看太陽,已到中午,天變得熱起來。霍姆稍事休息,吃了些幹糧,喝了些水,又繼續前進。天氣熱極了,而且他覺得困倦得很,但他仍不停地走著,心裏想:忍耐一時,享用一世。

他往這個方向走了許多路,抬頭望一望太陽,已經到了下午。“不行了,”他想,“隻好要一塊斜地,我得走直路趕回去。就要這麼多,地已經夠多的了。”

霍姆連忙做個標記,取直路朝山岡走去。他開始覺得吃力。身上出了許多汗,他很想休息一下,但是不能,怕日落前走不到終點。他看一看前方的土崗,又看一看太陽,終點還遠,而太陽已經快到天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