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弗雷其克城不費一兵一卒,單靠鍾聲及吟唱聖詩,而令法國退兵,一時傳為美談。
告訴孩子
馬桑拿的失敗不是實力上的問題,而是由於自己的主觀臆斷錯誤地判斷了軍情,導致最終沒有占領弗雷其克城。因此當遇到異常情況時,一定要調查清楚真實的原因,盲目地堅持自己主觀的想法往往會導致失敗。
愚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咬。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後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裏。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裏的黑豆發愁了:這麼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麼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裏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於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有人提議說:“他這一去還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呢,這麼多豆讓水衝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於是大家一起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後,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裏有上千隻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來了,轉瞬間就全都遊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麼也想不明白。他歎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麼會也不認識你了呢?你忽然間多出了一條尾巴就能瞞得住我嗎?”
告訴孩子
這個笨人把蝌蚪當成黑豆,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了解,顯得十分可笑。我們應該認真地學習科學,積累常識,這些知識將會在生活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熱情地款待他,請他吃飯。可是他嚐了幾樣菜肴以後,都覺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難以下咽。
主人聞過即改,立刻在菜裏加上一些鹽,請他再嚐。果然,這些菜加了鹽之後,味道十分鮮美,頓使他的食欲大增。為此,愚人在私下裏暗自琢磨:“這些菜在沒放鹽時,淡而無味;後來隻是因為加了一點點鹽,就變得這麼可口耐嚼。如果我能多加些鹽,那味道不就會更好了嗎?”
於是,這個愚蠢的人在回到家裏以後,就什麼東西也不吃,一天到晚總是空著肚子拚命地吃鹽。這樣一來,他不僅沒能吃出鮮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胃口也吃壞了。美味的鹽最終竟成了禍害。
告訴孩子
凡事都有個限度。故事中的愚人就是因為不懂得適量的鹽可以使食物可口,而一旦過量就會破壞原來的味道,才導致最後吃壞了胃口。掌控好分寸,才能把事態控製在最好的狀態。
拔苗助長
田野裏,大片大片的莊稼沐浴著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一派勃勃生機。也許你看不出莊稼每天都在長,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地長高了起來。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裏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彎腰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隻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複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裏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