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熱播引熱議 王雷緣何像“村裏的年輕人”?
大千人物品評
56集情感大戲《平凡的世界》登陸北京衛視,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同名小說。係著一條白頭巾,身穿一件破棉襖,一口地道的陝北方言,透著濃濃的黃土氣息,這讓很多不認識演員王雷的陝北觀眾,看到《平凡的世界》中那個憨厚質樸的孫少安,還真以為他就是“俺們村裏人”呢!
像與不像,做比成樣
邢大軍
《平凡的世界》在這個已經不屑於認同“平凡”為何物的年代舊事重提,即便是以黃金檔電視劇的形式包裝重現,唯一的賣點隻有一個,那就是懷舊,如果在懷舊之奈能有些精神的啟迪和激勵的話,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兒啦。當然,包括該劇的編導和演員在內,一定沒有多少人會在電視劇播出後有更多的如上奢望,因為這種可能性極低。
“懷舊”這種審美需求,對於演員來說要求並不算高,隻要達到一個標準就齊活了,這個標準就是要像!在這個標準要求下,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演員中,孫少安的扮演者王雷算是最為達標的。對於像王雷這樣的成名演員而言,演技都不是值得討論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平凡的世界》有特定年代背景,且珠玉在前、印象既定的作品而言,像與不像才是能否令觀眾認同的最大問題。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在演員上也算陣容強大,但就主要角色而言,劉威扮演的父親孫玉厚在形象和氣度上都太薄,袁弘扮演的孫少平很符合時代特征的地方隻剩呆萌,於是乎相較之下,差強人意的王雷也就顯現出來了。
像與不像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分析起來也很複雜,對於任何一部藝術作品而言,像與不像,做比成樣,不像不是戲,太像不是藝。在這個美學層麵,王雷對於孫少安這個角色的把握上是巧妙的,例如對待方言問題,王雷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剛開始時用普通話拍了三天但完全找不到感覺,我告訴導演,我想用陝北話來演孫少安。用以陝西語言為輔的普通話,你感覺我好像說的是方言,但其實你聽得清楚我說的每一個字,讓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下人物的狀態。”自此,王雷每天反複聽錄音、練口語,終於找到了人物的感覺,創造了一種觀眾既能聽懂又能有陝北味道的語言,他甚至被當地羊倌錯認為“俺們村裏人”。
除了表演技巧,相較於其他演員,王雷還巧妙找到了一種公允的對於傳統中國農民的認同感,那就是謹小慎微中不失狡黠,小氣中常閃現平實大氣,在這個度的把握上,王雷的孫少安無疑是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最值得肯定的一位。
王雷成了農民
董岩
《平凡的世界》收視率並不高,這也是在主演王雷意料中的事。曾經出演過《金婚》《永不磨滅的番號》《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多部知名影視大劇的王雷早已被觀眾喜愛,特別是《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還被譽為“國民女婿”,王雷塑造了不少專情好男人,他這個80後的時髦年輕人這次卻變身頭紮白毛巾,身穿厚棉襖,皮膚黝黑的陝北漢子孫少安。雖然起初並不願意飾演這個離自己生活完全不著邊的人物,但當他真正深入人物時,還是喜歡這個土到底的農民。在反複練習陝西語言為輔的普通話後,王雷竟然被當地羊倌錯認為“俺們村裏人”,可見他身上已經有了孫少安的影子。
王雷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後成為人藝演員,拍了很多影視劇後,雖然被觀眾認識並喜愛,仍然被前輩濮存昕批評演技無長進,需要回爐。不少人認為這次王雷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他贏得了更多追捧者,也被不少業內人評價為了角色蠻拚的,從這一點上看,生活在都市的王雷終於找到與農民孫少安的共同點,孫少安是一個在家庭與政治的“雙重壓力”下,負重前行,不斷拚搏的人。王雷為了證明自己的演技也是拚盡全力,乃至他自己很滿意地表示看了他演的孫少安,以前其他的角色都可以忽略。可見這個戲他下了多大的功夫。所以觀眾沒有感覺王雷是穿著農民衣服的都市人,也沒有覺得王雷是現代人,這就是他最大的成功。記得電影學院的老教授馬精武曾經評價斯琴高娃是個好演員,因為她有堅定的信念。相信劇中的環境和人物關係,也正如此才更有真實感。觀眾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次讓王雷感到滿意的是,他更在意業內人的肯定,他真進了人物的內心,成了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