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莊上弦、俞悅、夜玧殤打頭,沒動,後邊領軍衛、金吾衛猶豫著、混事兒的都不動。
畫麵就像中風、半身不遂,一邊動一邊不動。
樂止,鮑家一個青年鮑筗、急忙跳出來怒斥:“你們不行禮!”
俞悅應道:“你行禮又如何?麵有禮而心無禮,才會看著別人。再說,七層以上高手麵君可免禮。前些天墨國公給皇帝行禮,皇帝忘了讓他起來。今兒若是又忘了,豈不是讓人以為皇帝輕慢強者,其他人惶恐如何自處?皇帝今日賜宴,誰還吃得下,或者說皇帝怕人吃?那早說啊。”
莊上弦冷酷開口:“寡人給陛下省了。”
鹹晏向莊家軍下令:“每人一壺水兩個饃,別把皇宮吃窮了。”
眾將校得令。這借口多好啊。皇帝若說不窮,那快給莊家軍發糧餉。
左邊文官愈發惶恐。知道莊家碰上皇帝肯定要燃,能不能別將他們拖下水?他們一會兒是吃還是不吃?
鮑筗竟然被反將一軍,不說這個,說重點:“你們難道都是強者?莊家軍一直事兒多,居功自傲。現在和殷商國議和,莊家軍裁軍吧。”
裁掉一半省的養不起,連鮑家人都敢賣,斯可忍孰不可忍。
俞悅紅唇吐出兩個字:“蠢貨。”
鮑筗青年才俊,穿著紫紅蟒袍,氣的跳腳;“你說什麼?”
俞悅站到莊上弦前邊,拉開架勢:“你們都是蠢貨!前兩年殷商國侵占大梁城,蘇坦王國擾邊,夷越王國小動作不斷;你們難道是聖母附身,把這些忘了,要和他們交朋友?乃聖乃神、允文允武,又曰文治武功,文武向來是雙生子,要以德服人、以禮相待,首先要武力保證。所以,就應該賞蘇坦王國兩巴掌,讓他乖乖來叫大哥,稱臣,納貢。蘇坦王國物產豐饒哦。”
就像魔鬼的誘惑,無數人眼睛放光。
若是能讓蘇坦王國納貢,那些名貴藥材、特產、有錢買不到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有這樣巨大的利益,如何能搞到手?
俞悅是為教訓人而來:“莊家軍能讓殷商國求和。鎮北軍為何鎮不住蘇坦王國?因為你們都是蠢貨!誰敢不承認,用事實說話。莊家軍乃國之根本,要求當然和蠢貨不同;你們竟妄想裁軍,要動搖國本嗎?散播這種危險的思想,其罪當誅!”
莊上弦下令:“拖出去、斬。”
沒人動。這兒不是莊家軍地盤,誰都知道主公隻是表明態度與立場。
宮裏皇帝的人更不動。莊上弦說斬就斬,那是鮑家人、皇太後的侄孫。
皇太後氣的一陣咳嗽,挺想將俞悅拖出去斬。
皇帝知道蠢貨有罵他,他不能接茬。這事兒挺鬧心。
仔細看,皇帝雙鬢已經染霜,頭發白的特別快,小眼睛陰沉沉的像藏著一窩鬼。
鮑筗特緊張,指著俞悅叫:“你一個女人!”
俞悅應道:“皇太後是女人,皇後是女人,你娘也是女人。本將能上陣殺敵出謀劃策,本將一根手指能捏死你,要不要試試?”
鮑筗怒:“陛下沒封你為將。”
俞悅看他像乖兒子,不停給她遞話送機會:“本將是大司馬大將軍任命,立了功沒準備讓皇帝封賞,皇帝難道還不許大司馬大將軍行駛基本權利?或者你惡意挑撥皇帝和墨國公的關係?居心何在?”
莊上弦支持月牙:“忠君愛民,始終是莊家軍的宗旨。”
俞悅再一記暴擊:“所以,皇帝和墨國公關係一向良好,你挑撥是非,該斬!”
邏輯略繞,結果殘暴。
誰敢否認皇帝和墨國公的關係,這挑起的事端不是一般的嚴重。
皇帝若公然和莊家軍撕破臉,羅宋國必然大亂,就看亂到什麼程度。
莊家軍最近就是在不停找臉,要作為宋國的國本,同樣有資本和皇帝撕。皇帝撕不撕,別人都沒資格亂講,後果太嚴重。
左邊依舊跪著,右邊依舊站著,前邊除皇後、皇太子、其餘基本也跪著,一齊看著鮑筗,到底斬還是不斬?皇帝若是不斬他,就表明某種態度。
皇帝的態度很重要,心情很憋屈,不要逼他發飆啊。
羅擎受不可能被簡單難住:“眾卿免禮。鮑筗交由墨國公處理。”
莊上弦拉著月牙坐下:“拖出去棍責一百。”
鮑筗一頭衝向皇太後,抱著她大腿:“姑祖母救我!莊上弦故意要殺我!”
其他人安靜坐下,看著鮑筗、皇太後,皇帝是將球踢給墨國公,皇太後又會怎麼做?
俞悅知道周家人怕死,沒想到鮑家也有怕死的。莊上弦先說斬,後說打一百軍棍,已經算給麵子了。鮑筗現在醬紫鬧,如何是好?
皇太後吐血,渾身發抖,病犯了。
俞悅先下手為強:“鮑筗別胡鬧,皇太後被你鬧死了。一百軍棍而已,很多人挨過,挨過才是好兵。否則,殷商國拿著刀朝你比劃一下,你就要叛國?”
莊家軍都挺直腰杆。大男人哪能怕挨打,習武、打仗就是成天摔打。
皇帝原意是將鮑筗發配莊家軍,莊上弦和俞悅聯手,還回去一個叛國。沒人逼鮑筗,他自己作出來的。現在是廢了。
鮑筗不甘,抱著皇太後不放。誰知道她是不是裝病。
宮娥、內侍勸沒用,高手過去拽鮑筗,鮑筗抱著皇太後一塊拖。
鮑為雍、鮑笙等氣的跳起來:“混賬!放手!誰敢殺你!”
鮑筗死命抱著皇太後:“莊上弦!他就是殺人魔王,殺人如麻!他要對陛下和鮑家下手,要殺光咱們!莊家軍心懷不軌,我發誓!”
鮑筗瘋了,一定要給莊家軍找事兒,沒準他能做英雄,而不是狗熊。
高手一掌將鮑筗打昏,再去拉他,依舊抱緊皇太後拉不開。
皇太後周圍亂作一團,好容易將鮑筗拖開,皇太後吐血、就剩一口氣。
俞悅最近好像老妖婆克星?賀梅琴、鄭國太夫人、小周氏、皇太後,還有桐國太夫人。俞悅看向蕭家,蕭家死不少人,桐國太夫人和蕭邦等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