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老銀杏(1 / 1)

導讀:

本文記敘了“我”和進城表哥談論詩作的思路與意境,兩人在討論中發現,彼此都想借用“三棵老銀杏”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本文與《爬山虎的腳》《詩的材料》合稱為《一個少年的筆記》,三篇短文皆以少年的口吻,記敘他們的所見所感。

舅媽帶表哥進城,要在我家住三天。今天早晨,我跟表哥聊天,談起我想作詩,談起我認為可以作詩的材料。我說:“要是問我什麼叫詩,我一點兒也說不上來。可是我要試作詩。作成以後,看它像詩不像詩。”

表哥高興地說:“你也這麼想,真是不約而同。這幾天我也在想呢。詩不一定要詩人作,咱們學生也不妨試作。不懂得什麼叫詩,沒關係,作幾回就懂得了。我已經動手作了,還沒完成,隻作了四行。要不要念給你聽聽?”

我說:“我要聽,你念吧。”

表哥就念了:

村子裏三棵老銀杏,

年紀比我爺爺的爺爺還大。

我沒見過爺爺的爺爺,

隻看見老銀杏年年發新芽。

我問:“你說的是娘娘廟裏的那三棵?”

表哥說:“除了那三棵,還有哪三棵?”

我問:“年紀比外公的爺爺還大,多大歲數呢?”

表哥說:“我也說不清楚。隻聽我爺爺說,他爺爺小時候,那三棵銀杏已經是大樹了,他爺爺還常常跟小朋友拿葉子當小扇子玩呢。”

我問:“那三棵老銀杏怎麼樣?你的詩預備怎麼樣作下去呢?”

表哥說:“還沒想停當呢,不妨給你說一說大意。我的詩不光是說那三棵老銀杏。”

我問:“還要說些什麼呢?”

表哥說:“我們村子裏種了千把棵小樹,你是看見了的,村子四周圍,家家的門前和院子裏,差不多全種遍了。那些小樹長得真快,去年清明節前後種的,到現在才十幾個月,都高過房簷七八尺了。再過三四年,我們那村子會成什麼景象,想也想得出。除了深秋和冬天,整個村子就是個密密叢叢的樹林子,房子全藏在裏頭。晴朗的日子,村子裏隨時隨地都有樹蔭,就是射下來的陽光,也像帶點兒綠色似的,叫人感覺舒暢。”

我想著些什麼,正要開口,表哥拍拍我的肩膀,搶著說:“不光是我們那村子,別的村子也像我們村子一樣,去年都種了許多樹呢。你想想看,三四年以後,人在道上走,隻見近處遠處,這邊那邊,一個個全是密密叢叢的樹林子,怎麼認得清哪個是哪村?”

我說:“盡管一個個村子都成樹林子,我一望就能認出你們集慶村,保證錯不了。你們村子有特別的標記,老高的三棵銀杏樹。”

表哥又重重地拍一下我的肩膀,笑著說:“你說的正是我的意思!所以我的詩一開頭就說三棵老銀杏。”

(本文發表於《旅行家》196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