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奪潼關胡理受箭建大功(2 / 2)

隻身斬關鎖,迎王正唐綱。身雖受箭死,名並日月長。

胡璉見兄弟身亡,哀痛不已,眾人無不下淚。狄公道:“速置棺木,將二將軍高擱,待迎王還朝之後,再為封贈殯送。”胡璉感謝。遂備棺木成殮,安放廟中。

次日,鮑自安道:“元帥武寅雖被合力打散,必仍要奪關。我等兵少將微,不可力敵,隻宜謹守關口。歇息兩日,好赴房州迎王。”眾人遵命,不提。

卻說元帥武寅,京中共有十萬禦林軍,那夜雖未齊全,也帶了有三萬餘人。趕出京時,先與鮑自安兩班男女對敵,已折萬餘;後與胡璉對抗一陣,又折了萬餘人,隻落了一萬餘人相隨。欲帶回京,重調人馬,又恐皇上責備:你做了元帥,帶了三四萬的人馬,折去一大半,連一個強盜也捉不住,自家難以回奏。隻得重整殘兵剩將,趕奔潼關,還望兄弟領兵來迎。及到潼關,聞兄弟已被殺死,關口已失,好不苦楚!潼關外紮下營盤,修本進京求救。

且說鮑自安安息了兩日,商議道:“今下房州,男將前去,女將在此等候。男將中也要留下一二人在此防護。我等中不知誰願在此?”眾人都千辛萬苦,俱要迎王顯功,都不答應。餘謙道:“我不去罷!”鮑自安道:“餘大叔有保狄千歲大功,豈有不去之理!”餘謙道:“我家大爺前去就是了。”狄公道:“餘謙不去也罷,我到房州,在駕前保奏,功猶在焉!”鮑自安道:“既如此說,濮天鵬也不去罷!你兩個人俱是保千歲出京之人,要不去,都不去。”濮天鵬遵命。鮑自安道:“你二人在此,不可大意。武卯雖死,他家將尚有,倘暗地將關門開放,又是勞而無功。你二人分開班,一家一日巡關,憑武寅怎樣叫戰,總莫與他對敵。待等我們到日再作商量!”二人一一領命。各人收拾行李,次日同狄公趕房州去了。餘謙、濮天鵬遵鮑自安之命,一家一日巡關。武寅關外紮了營,他也不來攻打。那晚,餘謙巡關,忽聽武寅營中炮響連天,餘謙大驚,上關一看:見武營燈火明亮,又添了數萬人馬。正是:折槍折箭撥殘兵,添兵益將長威風。不知武寅營中,又添何處人馬?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