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矮小老和尚(1 / 2)

鳳凰山果如其名,山體不高,山勢俊俏,遠眺確似一隻振翅欲飛的鳳凰,古時隻有鳳足處一條道步行上下。現如今要求村村通山公路,政府出錢也就建了。

兩妹拿著賈書記的雞毛當令箭,馬小可愣是糾纏不過,隻好獨自開車載著表妹、唐妹上山遊玩,自然是不敢叫外人,從山腳下馬小可開始胡侃,聽得兩妹興高采烈。

上了山再現一番景象,東首的山最高叫鳳點頭,西邊的山勢連綿叫鳳尾坡,兩邊的山勢較陡應為鳳凰翅,鳳凰脊中有一塊的乳白色巨石,石頂上長著些枝葉,如同小雛破蛋,美其名曰鳳凰蛋,山中寺院依蛋而建,景致甚是喜人。

因為不是節假日,山上遊客不多,車子行至寺院旁三人下了車,起先馬小可聊得神山似的,這時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其實啊,這就是一個小山坳,周邊圍著一群山,那些和尚給吹出來的……”

“切,小馬哥,遊風景嘛,你講些好聽的,別太俗了。”

“對啊,真是虛有其表,空心枕頭。”

表妹、唐妹嘲笑兩句,自顧自的走了。馬小可被嗆得一愣,想不到兩丫頭湊在一起素質這麼高了?兩姑奶奶得罪不起,急忙趕上。

一進山門兩姑奶奶就爭吵不休,馬小可拉開些距離避鋒,聽著有趣,自顧自地欣賞景致,不時地進入廂房觀賞字畫器物,過了正堂進入第三層兩姑奶奶吵得更是凶險,劍眉拔張,馬小可笑著上前:“好了,好了,出來玩,哪有你們這樣拌嘴的,寺院講究肅靜,看看,大家都在看著你們呢。”

兩姑奶奶停步環視,過往的零散香客確有目光異樣,感覺確實真是丟了不少靚女節操,不僅伸伸香舌。

表妹挽著馬小可對唐妹說道:“瞧,小馬哥都說了是寺院,寺院就是和尚呆的,是佛教。”

“那隻是順口說的,你沒看見留長發的道士發髻,是道教。”

“那是帶發修行,還有光頭的呢。”

“那道袍呢?”

“道袍?和尚的衣服顏色深一些看起來不就象道袍了,時尚嘛,也得變變顏色。”

……

講著講著,倆姑奶奶又爭執起來,馬小可急忙將二人拉到稍偏之處:“你們二位進山門的時候有沒有看一下這是什麼寺?”

“不是鳳凰寺嗎?什麼寺?”

馬小可拍了下額頭,暈!看來這倆姑奶奶進山門沒來得及看寺名就拌上了,馬小可嗤之以鼻:“鳳凰山上就是鳳凰寺了?這叫明教寺。”

“明教寺?”

“就是金庸寫的《倚天屠龍記》裏的明教。”

“切,把金庸都搬出來了。”

“金庸也來過這?就把它給寫進去了,又瞎扯。”

“過來,過來。”馬小可蹲在一百年菩提樹下招招手,正欲走的倆姑奶奶心生好奇地止步停足:“這真是金庸寫的明教,你們以為金庸的都是呆在家裏異想天開就寫出來了?老人家對詩詞、宗教還有周易都理解很深,那響龍十八掌就是出自周易裏的乾卦。”

倆姑奶奶一聽,這回看樣子不會胡侃,也就圍了過來。

“這鳳凰山上的寺院一般人都叫鳳凰寺,因山取名,叫著叫著就習慣了,反倒不注意了真名,實名確實叫做明教寺,也確實是金庸書中所寫的明教,原是中國曆史上的主流宗教之一,清朝中後期衰落,浙南有三個明教寺,鳳凰山上的就是其中之一。

明教,又名摩尼教,最早創立於波斯,後傳至新疆再傳至南方,但是傳入中國後,已經與道教,佛教結合在一起了。明即光明的意思,崇尚光明,反對黑暗。

這鳳凰山的明教寺,確實與一般道觀佛寺不一樣,門台建築是明教建築,接著是道教的東嶽觀,再後又設三寶堂,三種建築,體現了三教合一。所以就有了你們的道觀佛堂之爭。”

“那到底是寺還是觀呢?”

“既然名字裏有個寺,那應該是以寺為主吧。”表妹究根問底,馬小可隻好胡扯著再說,已經開始信了就好辦了:“我想,也就是和尚、道士都可以駐留吧。”

“和尚、道士住在一齊不會打架啊?”唐妹很是好奇,又插上一句。

“誰說和尚、道士就會打架了?”馬小可給問得愣了下:“有個地方還有個和尚廟隔壁就是尼姑庵,誰象你們見麵就掐!”

“誰掐了?我們掐關你什麼事啊?”倆姑奶奶劍眉一豎,衝著馬小可就來了。

馬小可見勢不妙,急忙道歉:“對不起,說錯了好了吧,兩位大小姐。”

表妹柳目一瞪:“你才小姐呢。”

馬小可急忙改口:“兩位美女……”

“你才美國妓女呢。”唐妹又是鳳眼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