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重建德國(2 / 3)

戰爭的緊張生活和戰後的繁忙活動在1945年開始對蒙哥馬利產生不利影響,他的健康惡化了。7月間,他患了扁桃體炎。為了健康的緣故,他比任何時候都吃得更簡單。8月22日,蒙哥馬利乘坐他的輕型飛機“邁爾斯信使”號訪問駐德加拿大第3師。當他的座機在機場上空盤旋準備降落時,發動機突然熄火,駕駛員不得不放下襟翼,飛機很快就失去速度。駕駛員無法使飛機抵達機場,隻好在機場附近著陸。座機全部撞毀,駕駛員和他的副官都沒有受傷,但他卻沒有那麼幸運,腰椎骨被撞斷。蒙哥馬利還是堅持向加拿大官兵作了演講,但因痛得厲害,演講隻好中斷。大家建議他坐車回去,但他拒絕了,堅持要乘飛機返回。加拿大人害怕再次失事,非常不安。蒙哥馬利說,沒有人會在一天之內兩次飛機失事,乘飛機回總部是最保險的。

回到總部後,他的醫生阿瑟·波裏特建議派兩個護士去照顧他,但他馬上說:“波裏特,我已經接受了你的許多建議,但這一條我不能接受。我的司令部裏不能有女人。”盡管沒有女人照顧,蒙哥馬利的傷還是痊愈了,但他比戰爭期間虛弱了許多。

1945—1946年的冬季,蒙哥馬利常患感冒,並於1946年1月並發胸膜炎,病得相當厲害。他住了一段時間的院,出院後去瑞士休養了1個月。蒙哥馬利深受瑞士人的喜愛,尤其在倫科,因為就是在那裏,他第一次遇見了貝蒂。從1937年起,那裏就一直為他保留著一間屋子,屋裏放著準備好的滑雪板和滑雪靴,隨時都能使用。

這些僅是蒙哥馬利在英占區生活的一個方麵,而且是並非重要的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他為重建德國作出了艱苦的努力。

1945年5月底,蒙哥馬利發現英占區的德國人普遍變得難以控製起來,於是決定向他們發布一封公開信,以他在戰時向部下發表告全體官兵書的方式,告訴他們應該怎麼辦。蒙哥馬利在5月30日發布的《告英占區德國人民書》中指出:“收割農作物,必須積極進行,交通設施必須重建,郵電服務必須恢複。若幹工業必須繼續開工。……德國人民應遵守本司令長官之命令,從事生產整個地區的生活必需品,恢複國家的經濟生活。”

隨著英戰區秩序的恢複,蒙哥馬利開始注意與德國人的友好往來問題。他認為,要用英國人的自由標準和個人責任觀念重新教育德國人,就必須同德國人友好交往。於是,他於6月10日發表了《告英占區德國民眾書》,告訴他們為什麼在過去一段時間裏英國士兵不和他們交往。與此同時,蒙哥馬利逐步放寬了嚴禁士兵與德國人交往的規定。剛開始時,蒙哥馬利嚴禁士兵隨意同德國人交談,不準出入他們的住所或同女孩子們跳舞。6月12日,他把這一命令放寬到士兵可以和孩子們談話、玩耍。7月,他進一步放寬限製,允許士兵在街頭和公共場所同德國人談話,但仍禁止進入德國人的住處。1945年9月,蒙哥馬利在管製委員會上提出取消不準同德國人來往的禁令,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但仍保留了兩條規定,即武裝部隊成員不得和德國人住在一起,不得和德國人通婚。

6月5日,關於擊敗德國和德國無條件投降的宣言的正式簽字儀式暨管製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在柏林舉行。蒙哥馬利於下午1時從英占區飛抵滕普勒霍夫機場,受到一批俄國高級官員的迎接。在檢閱儀仗隊之後,英國代表團驅車前往一組郊區小別墅。到達之後,蒙哥馬利要求會見朱可夫元帥,但被告訴說,他很忙。蒙哥馬利堅持要見,並說,若見不到朱可夫元帥,他馬上就回英占區去。結果,他很快被引到朱可夫元帥的官邸。

蒙哥馬利與朱可夫討論了管製委員會機構建立的步驟以及展開工作的問題,並提議,首先必須在柏林建立秘書處,各國副代表應立即開會研究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委員會的四國正式代表會議作好準備。但朱可夫不同意,他認為,在西方盟國把目前仍然占領的部分俄占區交還俄國人之前,不可能開始做有益的工作。

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星期裏,英美軍隊超越了雅爾塔會議商定的占領區邊界線。英國政府認為,英美軍隊占領俄占區大部分地區這一既成事實是重要的討價還價資本,足以使蘇聯政府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作出使英美兩國滿意的讓步。丘吉爾對英美軍隊堅守歐洲勝利日到達的疆界線極為重視。他認為,在即將召開的三國首腦(波茨坦)會議之前,英美軍隊不應後撤,因為在首腦會議上將討論這些問題,並加以解決。

但美國政府卻持不同態度。他們不打算把波蘭和巴爾幹等問題和撤軍聯在一起,也不堅持在三國政府首胸會議之前固守陣地。如果俄國人堅持立即執行分區占領協定,他們會立即撤退。

這種情況使蒙哥馬利感到尷尬,但他又不能違背政府的指令。與艾森豪威爾商量後他決定,如果朱可夫提出這個問題,他便回答這應留待雙方政府解決。

朱可夫曾提議,四大盟國宣言的簽字儀式最好在下午4時舉行。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焦急地等待著宣言的簽署,對朱可夫拖延簽署很是惱火。最後,他們倆聯名向朱可夫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四國司令長官不能立即會晤,他們將返回各自的占領區。這一下立即見效,他們被請到附近的俱樂部去開會。會上,俄國人反對英文本上的一個字,說和俄文本的意思有出入。蒙哥馬利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字,也不了解它對全局有什麼影響,但對俄國人如此地拖泥帶水厭煩透了,於是建議幹脆去掉這個字。俄國人和其他人立即同意了。

下午4時30分,在強烈的弧光燈下,在一大群記者和攝影人員的包圍下,四大國代表簽署了宣言。

簽字儀式之後,管製委員會的四國委員及其顧問離開會場,到別處舉行秘密會談。艾森豪威爾認為,建立管製委員會機構和西方部隊從蘇占區撤出可以同時進行,因此建議參謀班子應立即開始研究管製委員會的問題。但朱可夫明確指出,在英美軍隊撤回各自占領區之前,不能建立管製委員會,在這個先決條件完成之前,四國副代表或其參謀班子甚至連共同的探討性工作也不能進行。蒙哥馬利說,英美軍隊抵達目前陣地,完全是戰爭的結果,把他們後撤到各自的地區,需要一段時間。朱可夫問,需要多長時間。蒙哥馬利說,至少3個星期。朱可夫馬上表示同意,並說,到時候他將不反對管製委員會設在柏林。至此,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除向自己的政府報告這一情況和請求新指示外,已無事可做。

下午6時散會後,大家到附近的大房間參加宴會。宴會上,大家紛紛致詞,氣氛非常熱烈。7時以後,艾森豪威爾與蒙哥馬利先行離席,返回各自的總部。

由於盟國司令長官第一次會議毫無結果,蒙哥馬利便決定把英占區管製工作委員會的主要機構(軍事和民事部門)設在漢諾威和奧斯納布呂克。此外,還決定和美國人一起在法蘭克福設立作戰指揮所。蒙哥馬利的決定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支持。這樣,他便既能盡快地在英占區建立秩序井然的管理工作,又能與美國人保持步調一致。

6月19日,蒙哥馬利得知斯大林同意在德國和奧地利同時把各自部隊撤至業經同意的占領區,同意英、美、法衛戍部隊於7月1日前後開始進入柏林。各國政府同意同時撤至各自占領區之後,管製工作委員會的英、美副代表威克斯將軍和克萊將軍便於6月29日飛赴柏林,與朱可夫商談撤軍的具體細節。這次會議一致決定,7月1日起開始撤軍,英軍應於一天內撤出維斯馬“靠墊”地區,兩天內撤出馬格德堡“突出地帶”,美軍應在6—9天內撤出他們所占領的俄占區。英美先遣分隊應於7月1日接管在柏林劃給他們的地區,主力部隊將於7月4日進駐柏林。此外,俄國人還同意劃出1條公路和1條鐵路給英美以自由通過權,但俄國人負有維修和管製的責任;同意在柏林上空建立競20英裏的空中走廊,允許西方飛機自由使用,但規定飛機在進入俄占區前1小時,應通知俄占區當局。

7月4日,蒙哥馬利把維斯馬和馬格德堡移交給俄國人,同時,由第7裝甲師組成的部隊開入柏林英管區。

7月13日午夜,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正式解散。這時,四個占領國早已接管了各自在德國的占領區,並建立了軍政府。西方盟國占領區之間均可自由來往,但仍然不得進入俄占區。隻有在柏林,盟國各管區之間才可自由進出。

在西方盟國占領區內,在一切重大政策問題上,彼此有著密切的聯係。管製工作委員會的英國組向設在法蘭克福的美國總部派出了一個精幹的聯絡組,威克斯將軍經常去美國總部開會,協調英美法三國的政策,而同俄國人則沒有這種聯係。

為了逐步恢複英占區的經濟,蒙哥馬利有計劃有步驟地遣散了一批批德國戰俘,以確保有足夠的勞力從事田間勞動和收獲農作物。同時,還向礦工提供了更多的口糧,使煤產量緩緩上升。此外,公路、鐵路運輸和沿海的漁業也逐步得到恢複。這樣,就為那年冬天避免出現饑荒和燃料短缺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7月15日,首相丘吉爾抵達柏林,出席將於17日在波茨坦舉行的英、美、蘇三國首腦會議。蒙哥馬利前往柏林迎接,並於第二天向丘吉爾、安東尼·艾登和布魯克彙報了德國英占區的管理問題,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7月17日至8月2日的這次三國首腦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立即解決戰敗後的德國的管理問題、波蘭的西部邊界問題、奧地利占領問題、俄國在東歐的作用問題、賠償問題以及對日作戰問題。正當會議似乎快就這些問題作出某些決定時,英國代表團為了要知道大選結果,不得不返回英國參加7月26日的開票儀式。會議是按照丘吉爾及其代表團將於7月27日早上返回波茨坦而安排的,可是他們一行到時並沒有回來,因為丘吉爾政府在大選中遭到了決定性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