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參謀總長
蒙哥馬利顯然完全不適合於做帝國參謀總長那種複雜的政治工作,但他怎麼又被選作帝國參謀總長了呢?對於局外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然而,對於了解英國陸軍現狀的人來說,這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僅僅表明,英國陸軍上層可供選擇的範圍是多麼狹小,而一場重要的戰爭又怎樣能在短期內進一步縮小這種範圍。布魯克從1941年起任帝國參謀總長,到戰爭結束時,他已感到“非常非常疲倦”。他非常願意接替即將退休的阿思隆勳爵,繼任加拿大總督。接替他繼任帝國參謀總長的,隻有一個符合邏輯的人選——亞曆山大,但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上,丘吉爾決定讓布魯克再留任一年。於是,亞曆山大成為加拿大總督。因此,到1945年冬必須另選一個人於1946年6月接替布魯克時,卻沒有一個完全適合的人選。韋維爾太老,現任印度總督;奧金萊克現任印度英軍總司令,但他的主要經曆又在印度陸軍而不在英國陸軍。此外,他們倆人都有失敗的記錄(至少公眾認為是失敗)。斯利姆在遠東進行的戰役似乎太遙遠,他的部隊已經是“被遺忘的部隊”。此外,他還有對行政事務不感興趣的名聲,而行政管理卻是參謀總長的份內事。比較而言,蒙哥馬利卻是一個更為可取的人選。至少,他有指揮英國陸軍在歐洲作戰的豐富經驗,是一個受人歡迎的英雄。在歐洲戰區,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被提拔到蒙哥馬利之上而不意味著是對蒙哥馬利的輕視。所以,蒙哥馬利作為英國最受人歡迎的將軍,幾乎是不可避免地被選來擔任帝國參謀總長的工作。
1946年5月2日蒙哥馬利調離德國後,即去欣德黑德休假。他的好友雷諾茲少校夫婦仍為他照料戴維。戴維當時已17歲,仍在溫切斯特念書。雷諾茲夫婦允諾他繼續在欣德黑德住下去,直到他在別處為戴維和他自己安家為止。蒙哥馬利從德國帶回了他的指揮車,停在他們的院子裏,由於要幹的事太多,盡管是休假,他仍整天在指揮車裏埋頭工作。
為了一就任帝國參謀總長就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建設英國陸軍,蒙哥馬利一回到英國就開始起草《戰後陸軍問題》文件,並準備在出任新職之前訪問駐有英國武裝部隊的東地中海國家和印度,以掌握第一手資料。
6月9日,蒙哥馬利離開倫敦前往埃及訪問。在埃及,蒙哥馬利同埃及國王和首相進行了會談,表示英國願意盡早從尼羅河三角洲地帶撤軍,但希望能在埃及保有軍事基地。首相表示同意合作,但國王對此不感興趣,會談幾乎是毫無結果。
巴勒斯坦是蒙哥馬利訪問的第二站,這裏局勢每況愈下,他指示駐巴勒斯坦英軍總司令伊夫林·巴克中將控製局勢,重建英國的權威。
在去印度前,蒙哥馬利飛赴安曼同阿卜杜拉國王共進午餐,交換意見;在去印度途中,他在巴士拉停留一晚,同駐伊拉克的英軍司令官討論了俄國在伊朗和其他地區推行的政策。
在印度,蒙哥馬利就印度獨立及其對軍事的影響,同總督韋維爾和總司令奧金萊克作了長時間的交談,還就英軍撤出印度的問題,同國大黨領袖曼拉納·阿紮德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進行了討論。
接著,蒙哥馬利訪問希臘,同英國大使克利福德·諾頓爵士和司令官克勞福德將軍討論了希臘的局勢,檢閱了希臘陸軍並被希臘國防部長授予英勇金質勳章。
意大利是蒙哥馬利這次訪問的最後一站,他隻在意大利逗留了18個小時就在6月26日早上匆匆離開意大利,趕回倫敦就任新職。
蒙哥馬利是在一個異常艱難的時刻就任帝國參謀總長的。當時,不僅後殖民時代的問題開始出現,而且蘇聯同西方盟國的衝突也變得日益尖銳起來。原子彈的出現和工黨政府的上台,使得帝國參謀總長的工作更加棘手,因為原子彈的發展改變了人們以前對戰爭的許多看法,而工黨政府決定建立福利國家,就將不可避免地大幅度削減軍費預算。
蒙哥馬利在戰爭的最後兩年中認識到,與同級和頂頭上司保持友好交往對於有效地管理軍事機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來到陸軍部後,蒙哥馬利便努力與白廳的人打成一片,並盡力與其政治主子保持友好關係。在蒙哥馬利任職期間,他不得不同他的頂頭上司、先後三任陸軍大臣打交道。第一任陸軍大臣是傑克·勞森,第二任是弗雷德·貝倫格,第三任是伊曼紐爾·欣韋爾。他同三任陸軍大臣都相處甚好,與欣韋爾尤其如此。此外,他還同陸軍部常務次官埃裏克·斯皮德爵士每逢星期一定期共進午餐,以聯絡感情,便於工作。
剛到陸軍部不久,蒙哥馬利就順利地解決了一起潛在的爆炸性事件。一位次官計劃去海外巡視,便親自命令副官長進行安排,並下達了如何款待他的指示。他在指示中寫道:
“我將隨時視察部隊,視察時不得有軍官在場。”
我的工作時間為早上9點到下午6點。
我喜歡同軍官和士兵分別共進午餐。
不要為我安排儀仗隊,不要為我安排檢閱儀式,也不要設宴招待我,應視此為命令。仰各遵行。
我願及早會晤所視察的部隊之司令官……
我願傾聽任何一級官兵訴說有關軍事方麵的任何問題。……”
這個命令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副官長求見陸軍大臣請求辭職,要不就收回這個命令。然後,他來到蒙哥馬利辦公室,向他訴說整個情況。蒙哥馬利聽後,又好氣又好笑,便親自去見陸軍大臣,告訴他決不允許任何外來人士在強令軍官退出的情況下向該軍官領導的部隊講話。於是,次官的命令被取消了。接著這位次官又要求總參謀部派一名軍官陪同他巡視,並要蒙哥馬利就他打算視察的軍區,向他作一般的情況彙報。對這兩項要求,蒙哥馬利都拒絕了。但為了不使陸軍部文職和軍職雙方暗生隔閡和矛盾,蒙哥馬利還是為他的巡視作了妥善安排。這樣,突然產生的矛盾便被蒙哥馬利化解了。
蒙哥馬利說:“英國陸軍決不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那樣由於沒有一種政策或作戰理論而毫無目標地漂流。”在他第一次參加的陸軍委員會會議上,蒙哥馬利提出了他在欣德黑德寫成的《戰後陸軍問題》,要求陸軍委員會原則上批準這個文件,以便作為陸軍部製訂計劃的依據。大家同意了他的要求。
這個文件附有關於戰爭的根本原則的意見書,同時還附有一個關於參謀組織的備忘錄。蒙哥馬利最後決定,如果英國陸軍不采用參謀長製度,他就申請辭職,讓首相另請高明。最後,陸軍部同意了這一變革,英國陸軍采用了參謀長製度。
蒙哥馬利就任帝國參謀總長後,首先關心的是官兵的生活問題。在陸軍部任職的未婚軍官要自行解決膳宿問題,不僅難以找到住處,而且生活十分單調。蒙哥馬利發現這個問題後,立即作出安排,把在伍爾維奇的前皇家軍事學院作為能容納250名軍官的宿舍,並建立了軍官食堂,使這個問題很快得到了妥善解決。
解決了陸軍部的問題之後,蒙哥馬利開始著手解決部隊在生活方麵的問題。1946年7月26日,他在樸次茅斯說,不能讓士兵脫離社會環境,英國陸軍必須同國家的發展保持一致。8月,他又在講話中強調,應該重新審查某些“小規定”,“熄燈”製度不應該被看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宿舍不是兵營”。當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至少建立起由麥克米倫少將為首的特別委員會,負責調查英國士兵在營房裏的生活方式和提出在哪些方麵應更適合時代的要求。
蒙哥馬利特別注意提高陸軍部工作人員的士氣。除了關心他們的生活外,蒙哥馬利還租用了附近的一家電影院,開始按他的習慣經常把參謀們和文職人員召去聽他演講。他向他們概要地介紹建設英國陸軍的總體計劃,號召他們為改進陸軍部的工作而共同努力奮鬥。
他說,在陸軍部工作是一種榮譽,因此建議所有軍事人員佩帶一種特殊的標誌。如果文職人員願意的話,也應發給。此後陸軍部的工作人員都開始佩戴那個標誌。他提高士氣的另一種做法是對工作人員關懷備至。例如,一個叫溫博中士的書記員患了心髒病,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不得不退出現役。蒙哥馬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地方上為他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幹了幾個星期後,蒙哥馬利發現陸軍部在科研和武器裝備定型投產方麵沒有明確的政策。在研究了有關報告和反複考慮之後,他規定正規軍應在5年內(到1951年)擁有足以對付有可能發生的一切小型糾紛的裝備。全體正規軍和本土軍應在15年內(到1961年),在裝備、人力、彈藥、儲備等方麵作好打一場大仗的準備。此後,必須時刻做好準備。蒙哥馬利的決策得到了首相、陸軍大臣和參謀長委員會的首肯,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自治領陸軍參謀長也表示讚同。
蒙哥馬利還發現,白廳的部一級人員和軍界人士對今後如何打一場大規模戰爭,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概念。陸軍部曾把中東列為英國的“主要支援地區”,但首相艾德禮不同意這個提法,並在一次會議上反駁過這一意見。會後,蒙哥馬利對海軍大臣和空軍參謀長說,三軍參謀長應就大規模戰爭中的西方戰略草擬一個文件,遞交首相。但他們不同意這樣做,理由是對未來武器的威力還缺乏足夠的根據,參謀部沒有時間。但蒙哥馬利決心草擬這個文件,於是向參謀班子下達了如下幾條綱要,作為草擬文件的基礎:
“一、我們應作出計劃,逐步加強可能與我結盟的歐洲國家的實力,建立一個強大的西方集團,保護西方世界的民族、領土和文化免受來自東方的任何侵略。我們自己應該作好準備,和我們的盟國一起,承擔一切義務,在歐洲大陸作戰。
二、我們必須確保使用幾大海洋的自由。尤其是我們應為北非的海岸線而鬥爭,從而使我們經由地中海的交通暢通無阻。
三、我們必須為中東而鬥爭,因為中東和北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地群,使我們可以向來自東方的任何侵略者的領土發動強大的空中攻勢。陸軍應在中東保持一個軍司令部,以便開赴任何地區處理緊張局勢。”
文件在一周內擬就,蒙哥馬利將副本分送海軍大臣和空軍參謀長。雖然他們二位僅對第一點表示不能同意,但還是不願意把它作為三軍參謀長的備忘錄遞呈首相。這是蒙哥馬利在白廳為獲得大家一致同意的英國戰略而進行的鬥爭的開始,也是參謀長委員會內部摩擦的開端。
當1947年1月首相艾德禮再次反對三軍參謀長關於必須固守中東的意見時,蒙哥馬利問海軍大臣和空軍參謀長,是否準備和他一起辭職也不放棄這個地區,並說,不管他們是否和他一致行動,他都準備這樣做。他的兩位同僚表示願意和他一起采取行動。艾德禮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再也不提這件事了。最後,陸軍部主張的戰略終於被采納。
蒙哥馬利的許多海外之行曾受到廣泛批評,但這些訪問並不是毫無價值的。1946年8月19日,蒙哥馬利應加拿大政府和艾森豪威爾將軍的邀請,從利物浦乘船前往加拿大和美國訪問。
蒙哥馬利的加拿大之行訪問了每個省的省會和首都渥太華,會見了各省省督、文官、退伍軍人組織負責人以及許多未擔任公職的加拿大著名人士,受到了各個方麵的熱情歡迎。在渥太華,蒙哥馬利同有關方麵討論了英、加、美三國的武器裝備及作戰程序的標準化問題,後將討論結果向倫敦作了彙報,並建議同加、美舉行高級會談,以解決整個問題。當白廳回電表示同意時,蒙哥馬利腦子裏已有了更為成熟的想法。他認為,現在已到了英、加、美三國在所有防務問題上密切合作的時候了,討論的問題應不限於標準化,還應該涉及整個合作領域以及一旦戰爭爆發所應采取的聯合行動。如果能和加拿大總理達成協議,他去華盛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於是,在英國政府的同意下,蒙哥馬利在赴美途中到了渥太華,會見麥肯齊·金總理。麥肯齊·金完全同意蒙哥馬利的建議,並授權他轉告美國總統。
9月10日,蒙哥馬利到達美國。他的美國之行除了要訪問幾個主要的軍事設施外,還要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和美三軍參謀長舉行會談。
在訪美期間,蒙哥馬利給美國新聞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與艾森豪威爾在1944年至1945年間進行的“指揮結構”之爭在美國人心中引起的不愉快,已經煙消雲散。無論他走到哪裏,都受到十分熱烈的歡迎。9月11日,他與艾森豪威爾一起舉行記者招待會,當記者問起英美盟軍在1944年的爭論時,他倆輕而易舉地就轉移了話題。蒙哥馬利說:“軍人不善於處理政治問題。”聽他這樣說,艾森豪威爾輕聲笑了起來。蒙哥馬利被笑得莫名其妙,便問:“您在笑什麼,艾克?”結果,引起哄堂大笑。
抵達華盛頓那天,蒙哥馬利收到白廳來電。來電極力主張他的會談對象隻限於三軍參謀長,要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與美國總統提及他的設想,並說各部大臣都不知道他在美國的活動情況。這盆冷水使蒙哥馬利大為掃興,但並沒有澆滅他對此事的熱情。當他和艾森豪威爾單獨相處時,便立即和他討論整個事情,並把與麥肯齊·金的談話內容全部告訴了他。艾森豪威爾同意現在已到了坐下來研究和計劃共同行動的時候了。要研究與計劃的不僅僅是標準化問題,而且是與防務和戰略有關的一切問題,並說陸海空軍部長對時下正在暗中醞釀的局麵已有充分的認識,現在就可以舉行政府首腦級會談。他希望蒙哥馬利在第二天會見總統時當麵談一下。於是,蒙哥馬利決定不顧倫敦的堅決反對,要同杜魯門總統談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