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上有困境是難免的
在青年人的宏大理想之中,職業理想是比較實際的部分,在青年人心目中的位置也比較高。因為人生理想是常常與一定的社會職業聯係在一起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工程師、演員、教師、企業家、飛行員、運動員、工人、農民、醫生……職業不僅是獨立的人格的象征,而且也是為理想奮鬥的立足點,它是人對理想目標的一種現實選擇,是從現實過渡到理想彼岸的舟楫。所以,青年人總是通過對職業理想的選擇來表現自己的人生向往與追求,把事業作為實現自我期待的途徑。大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動物生存,而人則生活。”雨果的話,精辟地說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與動物之別,在於人有精神上的追求,而精神追求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的自身使命感的覺醒,對事業理想的渴望。
遠大的理想激蕩著年輕人的心靈,豐富的知識則給他們帶來智慧和力量。所以,在青年人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時間要花費在對知識和學業的追求上。青春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青春期,人的記憶、想象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生智力曲線,在10~20歲處於急速上升狀態,20~25歲智力發展到巔峰狀態,然後逐漸緩慢地下降。因此,青春期的學習效果最為明顯。我國目前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一般的人,青春前期都在初中學習;大部分人還要升入高中和職業學校、技校,在那裏度過青春中期;高中畢業時,年齡多在17~19歲之間,有一部分會升人大學,繼續自己的學業,另一部分則是在工作、勞動中學習和運用知識,邊學習邊實踐。求學,構成了青春期人生事業內容的主旋律。
青春期是人對知識的興趣和態度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期。不可否認,學習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吃苦的精神,所以兒童時代的學習常常是不自覺的,他們大多抱著“要我學”的心態而學習。進入青春期後,由於“自我”意識的覺醒、理想的樹立和自我期待值的升高,“發展”、“成才”成為青年帶共性的心理需求,學習的目的明確,求知的緊迫感也增強了,對知識的興趣不斷增加,“我要學”成為多數青年的自覺要求。在求知欲望的驅使下,青年人會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來學習。
在當前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於知識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400多年前,培根所言的“知識就是力量”的論斷在當今得到了最為有力的證明。知識已經逐漸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勞動、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已經顯著下降了。知識推動了人類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使人類逐步走出貧困和被動。知識是人類在追求自由過程中必須依靠的最主要手段,可以肯定地說,隻有知識,才能使人成為自由的人和偉大的人。
然而,萬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由於客觀和主觀等多方麵原因的存在,事業挫折是青年人經常遇到的。事業挫折主要指在工作與學習的過程和環境中所發生的挫折,如工作失誤而招致批評處分、與領導發生衝突、與同事爭吵不休、工作成績得不到承認、在晉升提薪等方麵被壓製或感到不公平、工作創新或考試等失敗、理解困難、記憶力衰退、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未能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甚至失業等。事業上遭受挫折有可能使青年喪失繼續進取的信心和力量,不再有銳意進取的勇氣。因為人們總是把個體存在的價值與自身事業的有無建樹兩相結合,所以事業的挫折帶給人的影響極可能是致命的。事業上的失敗很可能是人生擎天柱的倒塌,它會產生一係列漣漪效應,波及青年人的感情生活、正常的人際交往等其他重要的方麵。反過來說,盡管幸福的愛情和順暢的人際關係都有助於人的事業理想的實現,但如果它們出了問題,人們好像還可以在成功的事業方麵找到一種心理的補償和平衡。所以說,事業是人生的關鍵一環,要有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拚搏精神。“任重而道遠,君子不可不弘毅!”
事業和學業本身所固有的長期性的特點,使得青年人對事業和學業的追求必須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不懈,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美滿的目標。當你在嚐試某種新事物而發生錯誤或陷入困境時,如果你就此止步,裹足不前,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成功者並不是天生的,並不是上了一課就能一躍成為專家的高超的學生。不要老是找出種種的借口,“逼迫”自己合理化地放棄目標,停滯不前,最終淪為徹底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