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感情用事要不得(1)(1 / 3)

感情上的挫折不可避免

《紅樓夢》中,黛玉、湘雲等初會於賈府時,年紀都還小,與賈寶玉不僅吃、玩都在一起,而且常常同床共寢,兩小無猜。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之間的交往就有所顧忌了,於是,賈寶玉埋怨說姐妹們先前都玩得好好的,“這兩年反而生分起來”。他不知道這種所謂的“生分”就是性意識的產生。

性機能發育,性激素增加,是青春期人進入第二個生長高峰期的明顯表象。當女孩子乳房突起,月經來潮,皮膚變得有光澤,臀部變得寬大,皮下脂肪增厚之時;當男孩子長出胡須,喉結鼓起,聲音變粗,肌肉隆起之時,他們便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這種生理上的性發育成熟,會引起心理和行為的相應變化。在進入青春期前後,性意識表現在對性別的敏感上。

小學高年級到初中一二年級,學生中會出現一種“分男女”現象:男女生不肯坐同位子,不肯在一起活動,如果誰有界限不清的舉動,諸如跟異性同學說話等,便會遭到同性的譏笑,至少公眾場合下是如此。這個時期大約會維持兩年左右。到了十四五歲,性意識便由敏感和故意疏遠異性發展到異性吸引。青春中期的人會產生與異性交往的興趣,在異性麵前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發揮自己的長處,顯得活躍、愛表現,希望引起異性注意。一位女作家談到她中學時代的一段往事時回憶說,大約在初二剛升入初三的時候,自己開始覺得跟女友在一起不如跟男生在一起有勁。可她還不敢一個人跟男生在一起,總是鼓動幾個女生一起,找出種種機會跟男生在一起,比如,一起去野餐、出黑板報等。幾個女生總是“不謀而合”,沒有人會有一次不願意;男生們有機會也總找她們。這是異性群體交往時期的形象寫照。在異性吸引的過程中,或早或遲,會對某一異性特別關注起來,伴隨著好感,會產生親近的願望。就是上麵提到的那位女作家,還說到後來她對一個男生特別注意起來。那男孩長得很一般,可語文成績特別好,老師經常把他的作文當成範文來分析。他還是班裏牆報的主要撰稿人,出牆報時總是少不了他。於是,她也對出牆報出乎意料地熱心起來,每次出牆報必到。假如他有一次不到,她就會心不在焉起來,好像若有所失。因為他會吹笛子,常站在他家陽台上吹,所以她買東西從他家樓下經過時,一聽到笛聲就心跳,不敢抬頭,卻又希望他能看見她。可直到畢業,她沒有和他講過一句話。畢業時,他報名去了東北,她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可後來他因母親去世而未能成行,她獨自上了北上的列車,後來就再也沒有聽說他的任何消息。這位女作家的回憶,正表現了青春中期階段少男少女的情感衝動。這種情緒在十六七歲的青年男女中是普遍存在的,但表現形式有所差別:顯然的,人們常稱之為“早戀”;隱性的,表現為在異性麵前特別害羞,公開場合回避但內心卻很願意在一起。性意識萌動會引起以性敏感為基礎的情感衝動,但這一時期由於一對一的接觸機會不多。人格尚未完全獨立,人生經驗較少和情感的持久性較差,再加上其他值得關注的事情太多,比如,升學、擇業等各種活動,這種感情衝動大多隻會停留在“注意”、“好感”、“有興趣”階段。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個性與理想逐漸成熟。當青年人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進入“獨立的社會角色”時,這種情感衝動便會發展成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機體和心靈的諸多特點決定了青年人在這一人生階段開始對婚姻、戀愛、家庭產生美好的想象。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伴侶,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琴瑟和諧,合家歡樂等等,都構成了青年人的感情生活理想。在青春期,它占據了青年人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到了青春後期,“戀愛”便成為工作外的又一人生主題。

歌德有詩雲:英俊少年哪個不鍾情?妙齡女郎哪個不懷春?青春期性意識的萌動,是一種符合自然和社會規律的現象。曆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的祖先是猿,經過漫長的生物進化演變為今天的人。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創造了文明。所以,人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特性。作為自然的人,具有與高級哺乳動物類似的生物特征,有本能的性衝動、性愛的需要;而作為社會的人,卻因為能用語言思維,能創造、發明工具,具備複雜的情感和表達各種思想情感的能力而有異於其他一切動物。所以,性意識雖然是一種生理現象,是由生理性腺發育成熟所帶來的“春情萌動”,但它是受著人的社會性的製約的。前蘇聯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在研究人對各種客觀事物刺激所做出的條件反射時,把直接通過神經傳遞感覺與做出應激反應稱為“第一信號係統”,把通過語言在大腦中形成思維而做出行動的反應係統稱為“第二信號係統”,人的有意識行為都是由第二信號係統指揮的。第二信號係統有調節人的行為的功能。比如痛感,一般動物受到疼痛刺激會做出叫、喊、亂抓亂咬、逃避等直接反應,嬰兒也是如此,但有了語言、思維能力,並有較好意誌力的成年人,不僅可以咬住牙關忍住疼痛,甚至可以照樣談笑自如,若無其事。這不是沒有感受到疼痛,而是一種語言在暗示,“我不怕”,“必須忍住”。所以,人的第一信號係統,在第二信號係統形成、成熟後,就得服從第二信號係統的管轄。性意識自然也不例外,人的性本能要受到社會規範的限製,受到人的思維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