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有眼光、機會多的女人最命好(2)(1 / 3)

從新聞記者到外交官,再到世界500 強企業柯達的高管,葉鶯不僅實現了跨行業、跨地區的職業飛躍,而且在每一個領域都成績顯著,榮光無限。在常人眼裏,這一定是個風風火火的“女強人”,是一個把事業看得重於一切的“工作狂”。可葉鶯不僅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漂漂亮亮,而且公開宣稱“我的裙子很短,我的高跟鞋很高”。她說:“一般在男人的圈子裏,女人要改變,戴金絲邊眼鏡,把頭發綁起來,或者怎麼樣。但是我從來不需要改變,也沒有必要改變。如果我今天想穿短裙子,我一樣可以穿。高跟鞋我願意穿多高,是我自己的事情,這並不影響我是否有資格做 CEO,或者做大使。”她還說,她有一千件衣服,一千雙鞋子,而且每一件衣服都名叫“葉鶯”,如果可以選擇,她下輩子還要做女人,而且一定要做“葉鶯”。

這就是葉鶯,一個能“通吃”三個不同職業,“通贏”人生多個階段的成功人士,一個一生追求激情的女人,一個張揚著個性、張揚著自我、張揚著美麗的魅力女人。

解讀葉鶯的成功軌跡,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兩點啟示:第一,時勢造英雄;第二,機會青睞有準備的女人。

葉鶯絕對是一個命好的女人。在成功的過程當中,她總能趕上最好的機遇。她做記者的時候,趕上了新加坡“雙語運動”和鄧小平訪美;做外交官的時候,她碰上了中美關係的縱深發展和戰略地位的突顯;做企業的時候,她碰上了“洋進國退”的絕好機會。正是這一係列的好運氣把她推上了潮頭,並成就了她的行業地位。她自己也說:“幾乎每個時代的環節,我都扣上了。我沒有放過每一個機會,而且我很珍惜每一天。”

在葉鶯當初到北京任公使銜商務參讚時,台灣盛名已久的《天下》雜誌曾試圖揭開麵紗:記者的資曆,讓她知道如何製造話題,擁有很強的造勢能力;善於梳理人脈,“關係能夠戰勝一切條條框框,這是葉鶯在大陸最深刻的體驗,也是她在國內無所不能的關鍵。做事很拚,個性中有男性的豪爽,行事果斷……《天下》的筆觸顯然已穿透了葉鶯時髦女性風采的表象,深入到葉鶯人生戰略的骨子層麵。這些,無疑是幫助葉鶯勇立潮流的“獨門暗器”,也是令她被機會青睞的秘密。

但光有這些,還不足以詮釋葉鶯成功的全部內涵。因為葉鶯成功的背後,還有著更高明的人生技巧。

技巧之一是借勢。葉鶯說:“記者這個職業教會了我太多太多。很多大師級的人物花了一輩子的心血,才有今天的成功。他們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向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傾吐衷腸,透露他一生的體會與專業的精華,你豈不得到太多? ”記者本就是一個極容易借勢的工作,但葉鶯的高明在於,她並不是把深入基層調查民間疾苦爭取普利策獎作為事業的第一追求,而是把采訪“大人物”作為她的定位,也視為她的榮耀。顯然,作為一個真正的新聞工作者,采訪對象層次的高低與自己工作成就的大小並無正比關係,但對於借勢者,卻是一個再便利不過的通道。葉鶯新聞生涯最閃光的瞬間就是在借勢中完成的——借鄧小平的光輝從而被無數的國人熟悉,而且通過借勢,葉鶯順利殺入了美國外交圈。在外交圈,葉鶯借勢良好的政府關係和社會人脈,一下子坐到了柯達的高管位置上,並在“98協議”中一展身手,既奠定了柯達中國的未來基業,也把借勢功夫運用得遊刃有餘。葉鶯在2004年年末接受《商務周刊》“100個中國夢”的采訪時說:“我的夢想就是架一座這樣的橋,無論它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希望它不僅能溝通東方與西方,而且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溝通不就是借勢者的最好“牛刀”麼?

技巧之二是善變。葉鶯之所以需要借勢,就是因為職業內力存在不足,所以要借外力來成就自我。但因為內力的欠缺,好的借勢可以使借勢者達到一定的高度,卻無法衝頂職業生涯的最高境界。於是,變,便成了葉鶯激活自己、引領潮流的又一技巧。雖然做記者做到了一定水準,但她明白“這是一個競爭性非常強的職業,年紀大了多半是坐到了編輯台而已”,於是便轉身美國外交界。雖然在美國外交界坐到了一定的位置,但作為一個華裔女性,要想繼續向上突破,顯然已十分困難,於是便借機進入企業。而在柯達,全球副總裁的地位大概也是她的“天花板”了,所以她說:“你問我會一直在柯達呆下去嗎?我不知道,也沒有答案。”這與柯達CEO鄧凱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技巧——鄧凱達在柯達幾十年如一日,從普通員工一步步爬到最高位置,靠的是深厚的內力和良好的外力的有機統一,而葉鶯則必須借助於變,來實現其人生品牌的新突破。這正如目前的很多中國企業,因為核心技術的缺失,專業化難以做到行業老大,就隻能轉身製造多元化“迷宮”。

葉鶯就像一個“謎”,她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常常微笑著。因為突出的眉骨和眼尾往上翹的一雙大眼,使得她的笑顯得分外神采飛揚,也顯得更加幽深莫測。其實,葉鶯之所以說自己是“謎”,並不是因為她有多麼深不可測,而是因為她的人生品牌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其本身像個“謎”,同時,也需要用“謎”來掩蓋其內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