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自我表現是女人天性中最主要的特點,每個女人都希望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麵。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但前提是,你所表現的是真實的美,就好比孔雀開屏一樣,人們不會說孔雀在炫耀自己,因為那是真正的美,而刻意的顯露鋒芒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低調一點。
恰當、自然、真實地展現你的能力和才華值得讚賞,但事事都要鋒芒畢露則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如雲在一家周刊工作,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編輯,敏銳的洞察力和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常常使她的報道趨於完美。她策劃的選題常常是雜誌的賣點,發表後常常會引起轟動。鑒於此,雜誌社一旦有什麼重大選題都交給如雲,如雲也從不推辭,認為能者多勞。起初一兩次也沒什麼,次數多了,同事就不滿了,認為如雲太囂張,好的選題老是自己霸占,從不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漸漸地,如雲被同事疏遠了。但如雲不以為然,她覺得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卓越的人,就應該走在別人前麵,就要“鶴立雞群”。有一天,周刊記者部主任辭職了,周刊需要挑選出一個新的主任。周刊高層決定采用民主選舉的方法,讓所有員工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如雲當時非常有信心,認為主任非她莫屬,因為處於同一級別的同事沒有誰比她更優秀了。
然而,讓如雲想不到的是,沒有一個人選她,大多數人把票投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更慘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沒有把周刊的重點選題交給如雲負責,而隻讓她負責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雲由失落到失望,最後不得不辭職了。
如雲的經曆給我們的教訓是:在追求優秀與卓越的同時,千萬不要過分張揚,否則隻能給自己、給工作帶來障礙。
女人做人隻需做好,無須搞得沸沸揚揚。做人要低調一些,做事要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些見縫插針、一有機會就刻意表現自己的女人會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一定得不到大家的喜歡。
懂得感恩懂得愛的女人最幸福
“要做事先做人,既要注意對事業的追求,更要注重對自身思想境界的修煉。”這既是李玉玲從小信奉的做人準則,也是十幾年來身體力行的創業法則,當然,這也是她好命的資本。顯然,李玉玲是個命好而且成功的女人,這從她的頭銜上就能看出來,她是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慈善總會榮譽會長、國際知名的企業家、國際社會活動人士。
李女士1957年生於北京,20世紀80年代初, 從北京財經學院經貿係畢業,先進入中科院電子研究所,後供職於一家國際貿易公司。1985年應美國公司之邀,她與丈夫劉寧一同踏上異國創業的征程。
李玉玲初到異國他鄉,在猶太籍商人朋友的安排下,到幾家大公司、證券交易所學習,開始了解美國社會,熟悉商業和金融運作規範,同時結識了許多美國商界和政界人士,為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基礎。後來,李女士抓住了數碼通訊技術電話芯片的關健機遇,一舉成功,後又同時涉足到高科技開發、航空、生物製品、無線通訊等領域,使她執掌的美國成功集團僅在四年之內就成為國際著名的跨國投資公司,年營業額逾十億美元。成功集團還充分利用其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在美國、香港、歐洲、新加坡等地分批上市了多個企業,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發展速度最快的500 強之一,並被評為美國“三A”級信譽企業,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成功後的李玉玲沒有忘記祖國。在她心中,始終有著“中國結”。盡管她在美國創造了驕人的業績並與美國主流社會的許多著名人士有著良好的私交,但她卻始終沒有加入令許多人渴慕的美國籍,至今仍然使用的是中國護照。她的身上有著中國人的善良與美德。正如李玉玲所言:“我出身於普普通通的人家,沒有什麼特殊的優越感,憑的是一顆誠實的心創業和做人。”
李玉玲不僅做生意非常成功,做人也是如此。李玉玲做人的善良與父親的言傳身教不無關係。李玉玲的父親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立下過赫赫戰功。1998年洪災之時,老人正在生病,卻仍不忘為抗洪救災盡心盡力,並將自己的積蓄和衣物捐給災區,彌留之際叮囑女兒一定要把他的心願送到受災最重的地方。李玉玲每談到父母,總是深情地說:“在他們身上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永遠是我們做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