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河引經據典,宋江的形象在他口中呼之欲出。
李紹光看著對麵的這個小夥子,心裏是按捺不住的喜歡,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幾分鍾,這個人已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量。因此,他情不自禁道:“小秦,你大學在哪上的?”
秦天河急忙答道:“西山師範學院。”
李紹光又道:“學什麼專業的?”
秦天河道:“漢語言文學教育。”
李紹光道:“西山師範學院中文係的高材生,怪不得如此好文采。”略作停頓,接著又道:“西山師範學院中文係孔祥文教授,你認識嗎?”
李紹光口中的孔祥文教授正是秦天河最欽佩的老師。
秦天河和孔祥文結緣在文學上,那時他考上西山師範學院不久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孔祥文教授還不是教授,隻是一名講師,負責給秦天河所在的班級講授通用作文。
孔祥文老師給秦天河講授通用作文的時候,秦天河寫了一篇名叫《四月裏的記憶》的散文,而這篇散文竟然被孔祥文老師看中了,從而引起了孔祥文老師的密切關注,不僅給秦天河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還自己掏錢幫秦天河把那篇散文寄給了一家散文期刊,而且時間不長,那家散文期刊就把秦天河的那篇《四月裏的記憶》刊發出來,而且還給秦天河寄來了五十元的稿費。
五十元的稿費雖然不是很多,卻激發了秦天河熱愛文學的熱情和激情。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秦天河喜歡上了文學,筆耕不輟,一連發表了十多篇詩歌和散文,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秦天河與孔祥文接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那時候,隻要沒事,孔祥文教授都會把秦天河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裏,同秦天河一起聊文學,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孔祥文教授都會把秦天河拉到家裏,讓老婆做幾個家常小菜,和秦天河舉杯同飲,邊喝邊聊,當然,聊的最多的依然是文學。
那時候,孔祥文教授住在破舊、狹小、擁擠的講師樓上,孔祥文夫人則在學校辦的一家印刷廠上班,辛苦不說,工資也很低。
不過,夫婦二人對秦天河這個窮學生兼文友,還是非常關照甚至寵愛的。每逢寒暑假返校,秦天河也照例會從老家帶來些花生、草雞蛋、芋頭一類的土特產,師母接過東西,眼睛就會笑得眯成一條縫,從心底裏表現出開心。
從始至終,孔祥文一直視秦天河為自己最得意的門生,始終以有了秦天河這樣一個學生引以為豪。
秦天河也很尊敬孔祥文教授,參加工作以來,他們一直沒有斷過通信,遇到不順心的事,他總喜歡向親如父親的孔老師傾訴,每次孔老師都會給他最滿意的答複。
因此,李紹光話音剛落,秦天河就道:“孔祥文教授是我的恩師。”
“我說你文筆這麼好,原來你是老孔的學生,太好了。”得知秦天河是孔祥文的學生,李紹光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