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竹下進京發難上表道光做夢兔鬧海東(2 / 3)

道光帝看了看眾臣道:亢則害,承乃治。害則敗亂,治則太平。國家出了亂臣賊子,擾亂天下的安寧。就應該有拍案而起,匡國濟事賢才出世治理天下,江山才能得到太平,社稷才會得以穩固。我大清國自乾隆爺駕崩之後,就出現了白蓮教聚眾謀反。父皇受命於危難之時,整整用了九年的功夫,才把白蓮教徒全部剿滅。所用經費達兩百萬兩白銀,官軍喪命八萬多人。殺傷教徒十萬多人,百姓無辜遭難者不計其數。部分州縣出現了百裏無雞鳴的慘狀。經過那場浩劫,大清國元氣大傷,至今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如今的大清國。尤如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支臨風的蠟燭,再經受不起反亂的摧殘,征戰的蹂躪。

這些話是出自皇上之口。若是做臣子的說出這些話來,動了聖怒,定你誹謗當今之罪,不家滅九族,連坐無辜才怪呢。而今的皇上能看到大清國的弱處,也是很難得的。能對症下藥的治理國家,那是再好不過的事。對國家,對百姓都是完全有益的。要比南北朝的陳後主。明朝的弘光皇帝睿智多。道光皇帝繼續說道:古人有談虎色變,我則談亂色變啊!沒有反亂自然是我大清國之福,也是我大清卿臣之福。也是我大清國子民之福。自朕親政以來,時時想到,我大清疆域遼闊,子民億兆。無論是近在咫尺,天子腳下的京城,還是遠在千裏之外國境邊陲。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難免有一些官吏,貪贓壞法,敲骨吸髓地壓榨百姓。再加上蟲災、水災、旱災、瘟災等天災人禍。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揭竿而起,是皇上始料不及的。其實百姓都是安分守己的,他們沒有太高的奢望,隻要有頓飯吃就滿足了。至於邊境上的鄰邦國家,他們強大了就侵略,明火執仗地向你們開戰。貧窮了,他們無法生存下去,合在起來到你們國家搶劫,這些都是邊境狼煙再起的根源。這就要求你們這些居廟堂之上的重臣 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要與朕同舟共濟,與朕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奮發圖強,勵精圖治,重新創建一個康乾盛世的局麵。使大清中衰後再強盛起來,天下百姓,後世清史不會忘記你們的。你們這些大臣們不要以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勾心鬥角,互相下套使絆,敗壞綱紀。望你們好自為之吧!群臣們的議事,一直到天黑才散朝。

第二天早朝,軍機大臣戴均元出班奏道:兩江總督謫報,浙江沿海一帶有海盜出沒。攔截過往船隻,搶劫漁民財產,活動十分猖獗。近日還乘船來到岸邊,棄舟登上岸來,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搶掠。他們流動作戰,機動靈活,官軍奈何他們不得。這些人,一部分是日本倭寇,一部分是中國的海盜,他們勾結在一起。日本國還派出一些懂兵法的參讚軍務,為這些賊人出謀劃策,擾亂沿海海域。他們共有五股人馬,正如賽衝阿大人所破解童謠時說的那樣。他們共有五幫人,每一幫的頭目都稱兔。有爬山兔李岡,跳澗兔張江。越嶺兔王方。滾穀兔石昌。隱壑兔阮康。這五個人結成異性弟兄,都有一身水陸硬功夫。每個人的手下都有一千人上下,他們聯合在一起約有五千人,不到六千人的樣子。越嶺兔王方是這幫人的總頭頭,下設有軍事,大將什麼的。看起來是一幫烏合之眾,實際上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勁敵。起初他們出沒於海岸沿線,尋機作案。官軍到時,他們撒網捕魚,成了漁民。有時化裝成商人,逃避官軍的眼睛。當官軍一走,他們又死灰複燃了,重新聯合起來。有不經常作案,到經常作案。由偷偷作案,到大肆搶劫。由海上作案,發展到岸上作案,這些有海盜和倭寇組成的匪徒越鬧越凶。兩江總督派往一支隊伍進剿,因這些兵常年不打仗,參戰時也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再者,在這些兵卒中身上都帶著種種惡習。吃喝嫖賭樣樣俱全,戰鬥力極弱。突然用兵,給那些亡命之徒一交戰,就一敗塗地。戰船被焚燒,士兵們在船上被燒死,跳到海裏的被淹死,一仗下來幾乎是片甲不留。清軍幾次敗仗,兩江總督不敢在和這些匪徒們交戰。這些匪徒們更加囂張起來,他們在海岸沿線大肆搶擄,殺人放火,奸淫婦女,無惡不作,那裏的百姓苦不堪言。他們盼清兵如盼救星,翹首以待,望皇上急發大軍,救那裏的百姓於水火之中。戴均元奏完歸班。

東南沿海的倭寇,他們夜郎自大起來。竟自不量力地派人來到北京,要求麵見道光皇帝,要道光皇帝封他們的頭目為海東王。這是日本人在幕後策劃的。這些人受封,大清國就得給他們糧食、響銀。這些人皆被日本人掌控,以後便是攻打中國的有生力量。既用中國人充當兵丁,有用大清國的錢糧養兵 ,可謂是以彼之肘,搗彼之眼。

道光皇帝聽到戴均元奏報,是異常的震怒。立刻派軍機大臣文孚即刻感到海東。督帥兩江總兵再向海東倭寇們用兵。那知大清國的這些兵。見到這些海盜們就聞風喪膽,丟盔棄甲,望風而逃,根本不敢跟海盜們交戰,又是一場敗仗。

文孚急忙繕寫好奏折,詳述了打敗仗的經過。派人騎快馬,連夜兼程把奏折呈送給道光皇帝。道光帝看完了文孚加急送來的奏折後,憤怒地將奏折摔到龍書案上,暴躁地吼道:真是怕啥有啥,怕鬼還真的就有鬼。不願出現反亂之事,卻實實在在地出現了。道光帝坐在龍書案前,無精打采地看著殿外仍在自言自語嘮叨著。我大清國堂堂水師,卻勝不了這群海盜倭寇,真是不可思議。怎麼辦,能讓其長此以往地繼續下去嗎?如果就這樣下去,我大清國的威嚴何在?我做皇帝的臉麵何在?道光帝痛苦地搖了搖頭沒有再繼續往下將。皇上大發雷霆之怒,大臣們在下麵嚇得瑟瑟發抖,噤若寒蟬。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在皇上盛怒的時侯觸了黴頭。一連幾天的朝議,無一人提出一個破敵之策。天天早上朝,晚下朝,君臣們都沒個好心情。

萬歲!跪在殿門口杌子上的內務大臣世泰膝行著趨前一步,朗聲奏道:海東的匪寇派人來求見皇上,請旨如何辦理。道光帝勃然大怒道:荒唐 一小撮賊寇,一時得意竟如此地喪心病狂,就這樣地上頭上臉。也配見朕。世泰又叩頭道:萬歲: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大清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豈能沒有善用兵之人,隻是要選拔罷了。那就要慢慢地訪查,這就要一段時日。皇上您不如先穩住他,讓那些倭寇暫不鬧事,我們就可以騰出空來,一邊操練人馬,一邊選 拔將才。到那時再給他們決一勝負,豈不更好!道光帝聽完世泰的奏報,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又威嚴地說道:要見朕的那個人在什麼地方。世泰稟道:在午朝門外侯旨。道光帝憤怒地道:傳他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