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宣武門醉漢笑罵公卿賢士聚皇上私訪賢士(1 / 3)

四十八章 宣武門醉漢笑罵公卿

賢士聚皇上私訪賢士

梁群英、宋祖琳、韓玉婉一路上曉行夜宿。拜豪門住客棧,沿小道過斷橋,爬高山,涉淺溪。說不盡的艱辛困苦,總算熬了過去,到二月的最後一天來到京城。遠遠的望到灰暗高大的帝京,堞矮聳立在參差不齊的群房之中,如眾星捧月一般。梁群英的心不由得噗噗直跳,他平生的所學,他的終生抱負,就要在這裏施展。“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裏就是帝王之家。看到這巍峨的帝闕,怎不使他心潮澎拜,熱血沸騰。

過了清明節的京城,城牆上,磚縫裏的嫩草,由黃變青。走到東莞一代,天陰沉了下來。三個人在街上信步而行。這裏畢竟是京師重地,天子腳下。市廛櫛比,店鋪鱗次,百藝雜耍俱全。地攤上擺著宋硯,明瓷,先朝的金箸,鏤金八寶瓶,和闐碧玉瓶。還有海外舶來品,紫檀玻璃水晶燈,報時鍾,銅彌勒佛,鼻煙壺,名人字畫。。。。。。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宋祖琳給韓玉婉買了一雙白玉鴛鴦鐲,要親自給韓玉婉戴在手腕上。韓玉婉看身邊站著那麼多的人,害臊,不好意思,更怕梁群英拿她尋開心,拒絕了宋祖琳。用一根紅絲繩串著掂在手裏中。不知何時楊萬榮和那個在信譽客棧給梁群英出謎語的瘦舉人也站在這裏。他們分別給梁群英、宋祖琳、韓玉婉見禮。梁群英三個人看到瘦舉人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厭惡,還是忍著心裏的不悅給瘦舉人還了禮。梁群英又要楊萬榮和宋祖琳、韓玉婉見禮,並訴說他們相識的經過,在一起要多親多近。隻見那瘦舉人尷尬一笑道:久聞豫東名仕梁兄您的大名,真是如雷貫耳。我真是有眼無珠,在山東東明縣縣城的信譽客棧裏與您失之交臂。瘦舉人繼續說道:那一天晚上,那位自稱是京門人的年輕人,他說拿錢到京城捐官。對我的事知道的甚祥,跟我稱老鄉,要我以“四書”裏的句子出謎語,讓你猜。那時我也想賣弄一下才情,沒想到遇上您這位奇才。你一張口,我就知道遇上了勁敵,最後我甘敗下風。萬萬沒有想到他是一個賊人,蓄意敲詐你們。後來官兵把他押到縣衙,很快我和客棧掌櫃的也被提到縣衙。經知縣審問,我才知道那個拿錢捐官的年輕人和客棧掌櫃的是同夥。我是清白人,知縣很快把我放了。梁群英、宋祖琳、韓玉婉聽他把話講完,都是淡淡地一笑,沒有再言語。瘦舉人叫趙燁希,湖北襄樊人,是正經八百的舉人。隻是愛貪小便宜,被那個自稱拿錢捐官的年輕人,三言兩語給蒙騙住了。他想通過那人在吏部供職的表姐夫與他通融,結交考官,作弊考中。沒想到被那人給騙了,一個堂堂正正身出紅門的舉人,不明不白地被賊人給糊弄了,被押在東明縣的大牢裏關了幾天,好不氣惱。今日見到梁群英訴說起自己的委屈。

梁群英、宋祖琳、韓玉婉、楊萬榮、趙燁希五個人結伴而行。當走到南宛的地方,路邊有一個擺攤拆字的先生。好奇的梁群英走向前去,要那拆字先生給測一下這一回進京趕考的運氣如何?隨後四個人也來到拆字先生的攤前。拆字先生望著梁群英道:指物寫字都行。梁群英抬頭看到韓玉婉手中掂著的一雙白玉鴛鴦鐲道:先生,您看,就以我這位嫂夫人手中的鐲子可好?韓玉婉隨手把手裏提的白玉鴛鴦鐲遞給了拆字先生。先生把串鐲子的紅絲繩子解開,放在地上的紅布單上擺好。就看拆字先生眉頭皺得緊緊的,很快就舒展開來,便嘻嘻一笑道:舉人爺,恭喜你了!梁群英也跟著笑道:我又何恭喜的?先生道:舉人爺,你看這兩個鐲子和當中的這根紅絲線拚成一個啥字?梁群英不解地問先生道:是一個什麼字?先生笑著道:這是一個“串”字,顯而易見是中了再中。眾人看到兩個鐲子和當中的那根紅絲線倒也像個“串”字。不過眾人對拆字先生這種毫無道理的破解,覺得很可笑。不管中與不中,梁群英心裏很滿意,隨手掏給拆字先生一個小銀角子。

跟在梁群英身後的瘦舉人趙燁希,也急忙讓拆字先生給自己拆字。看一看這一回進京趕考的前程如何?拆字先生仍然讓他寫字或指物。趙燁希看到梁群英指的是韓玉婉的鐲子,先生說的很吉祥,也指放在地攤上還沒有收起的那雙鐲子道:還是它。就看先生的臉一沉道:然後道:先給錢,後測字。趙燁希急忙從身上摸出一個小銀角子遞給測字先生,靜等著測字先生的道明。測字先生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剛才那位舉人爺指的這雙鐲子是個“串”字,你聽了我給他拆解的意思是中了還中,你就留了心,心裏想著中了還中。可是你可知道?這“串”下頭有了心,便是個“患”字。恐怕舉人爺您這一回進京趕考不但不能高中,說不定還會遭遇橫禍。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瘦舉人被拆字先生的幾句話氣得臉色紅一陣,白一陣的。用手指著測字先生的鼻子罵道:你放屁!測字先生忍受著瘦舉人的罵說道:測字不留情,留情測不靈。是真是假到時候便知。

五個人離開了拆字先生,又向前走了一段路,走到禁城內。眾人都覺得有饑餓,便想找個相宜的館子飽餐一頓。見玄武門斜對麵最繁華的地段,有一家茶食店坐落在那裏。門上頭一塊大匾上三個泥金大字“迎賓樓”。筆勢莊重矯健,又很有神韻,真的無可挑剔。五個人走進店裏,這店說是茶食店,其實茶隻占飯食的一小部分。樓的下頭,是五花八門的各色小吃,冷熱葷素一應俱全。幾個跑堂的忙得滿頭是汗,五個人見下頭熱鬧雜亂,便登上了樓,坐在臨街靠窗的雅座上。

跑堂的看他們是進京應試的舉子,急忙抹桌子,擺茶碗,給每一個人斟上一碗碧螺春茶,就下樓去了。不大一會又一個跑堂的夥計用手托著個大托盤走到樓上,來到桌子前,把四個菜一一擺到桌子上。擺一樣,夥計報一樣菜的名字。第一個菜叫喜鵲報喜;第二個是加官進爵;第三個叫紫帶圍腰;第四個是四喜丸子。夥計一邊擺菜,一邊說道:我知道你們這些舉人爺,求功名靠的是十年寒窗,麵壁苦讀,並不信這個,不過圖個吉利,也是我們掌櫃的為你們這些入闈的舉子壯色的一點心意。說完話端起了條盤,躬了一下腰,向後退了三步,才轉身下樓去了。這個夥計下去,又一個夥計端著冷菜和酒具上來,把酒具和冷菜放在桌子上,同上一個夥計一樣彎腰躬身,向後退三步才退下樓去。

梁群英拿起筷子,端起酒盅,望了望眾人笑了笑道:倒難為掌櫃的想出來,給菜起了這麼多合乎我們心意的名字。不管吉利不吉利,先享一享口福是真的,說完飲了。又拿起箸夾菜,邊吃邊說道:這酒既是如闈壯色酒,又是給我們接風洗塵酒。楊萬榮和瘦舉人看到一桌子豐盛的佳饌也是胃口大開。吃著菜,品著酒,談笑風生,興奮不已。而宋祖琳卻與他們截然不同。滿臉的愁容。梁群英看到宋祖琳雙眉緊鎖,半玩笑地說道:宋兄自從和這位嫂夫人結成伉儷,一路上走來,都是歡天喜地的,怎麼今日到了京城,卻流露出一種愁腸百結的樣子。是不是昨天夜裏嫂夫人給你氣受了!說完話看了一眼韓玉婉。韓玉婉生氣的說道:他呀!一副娃娃臉,一時哭,一時笑,不知為何,莫名其妙!宋祖琳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脾性,他歎了口氣說道:三位賢弟,你們都是第一回來京,哪知我第二回來京的心思,梁群英笑了笑道:十年寒窗苦中苦,一舉成名天下知。一旦高中,光宗耀祖蔭子孫,是讀書人神往的事。宋祖琳端起一盅酒,一樣脖子咽了下去,痛苦地搖搖頭,用眼看了看楊萬榮,趙燁希道:楊賢弟,趙賢弟,咱們都是初見麵,我說出話來也不怕你們見笑。我來之前,三個哥哥,四個弟弟為我餞行時,我的大哥宋祖瓊曾說道:士子入闈有七相。梁群英看宋祖琳把酒飲了,也端起了酒盅勸楊萬榮、趙燁希一起把酒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