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答應為“小廣播”們傳播的閑言碎語或是流言蜚語保密,有問題就擺在桌麵上,以便大家共同解決。認識事物要有正確的方法,要有一定的是非標準。一句話,就是看問題要全麵,要有自己的見解,要不偏不倚,不能偏聽偏信。
背後議論別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幫助別人改正這種習慣也是你做人的職責。幫助“小廣播”改變這種惡習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對方,以朋友式的姿態善意地規勸對方,要向他表示你的誠意和立場,適當的時候還要與他合作。再就是,想法巧妙地引導對方獲得正確的認識人的方法。
2.置之不理。
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惡習已成為自己的性格特點,那麼你就幹脆不理睬他。
不要把是非告訴你的那些朋友,他們很可能是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題材,從你的反應中再編造故事。所以,聰明的人不會與這種人推心置腹。而令他遠離你的辦法,是對任何有關傳聞反應冷淡、置之不理、不作回答。
3.不宜過多交往。
有時候,盡管你聽到關於自己的是非後感到憤慨,表麵上你也必須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頭腦冷靜、清醒。你可以這樣回答:“啊,是嗎?人家有表示不滿,發表意見的權力嘛。”或者說:“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消息,請放心,我不會在意的。”如此,對方會感到無空子可鑽或者尷尬,他也不會再來糾纏不休了。
如果對方總是不厭其煩地把不利於你的是非輾轉相告,以致對你的情緒造成莫大的負麵影響,你應拒絕和他見麵或不接他來的電話,因為此類人不宜過多交往。
別有用心的閑話有些愛傳閑話的人,本身也有頗富心計的一麵,他通過說別人的閑話而達到自己不閑的目的。
這些人就更為可怕。
愛打小報告的同事就是為了獲得上司的好感,以期得到重用。他可能會做出很關心你的樣子問這問那,其實是別有用心地想抓住你的什麼把柄,或發現什麼新聞、秘密。
有人以背後說人壞話而鋪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宋朝閻文應是開封人,因他善於見風使舵,不斷升遷,到仁宗時,已升為內副都知。經過詳細的了解,閻文應終於知道呂夷簡遭免是郭皇後所致,於是,兩人合謀,想尋找時機廢掉郭皇後。
恰在這時,仁宗的嬪妃之間發生了一場衝突,被閻文應及時地利用了。當時,宋仁宗最寵愛的妃子有兩個,一個是楊美人,一個是尚美人,兩人相互爭寵,同時又聯合起來對付郭皇後,生怕郭皇後專寵,而使仁宗棄了她們兩人,因此楊美人、尚美人和郭皇後的矛盾越來越深。郭皇後又是個爭強好勝之人,不甘於被兩個美人分寵,經常訓斥她們。一次,郭皇後當著仁宗的麵訓斥尚美人,尚美人見仁宗在場,就有恃無恐,頂撞了幾句,郭皇後怒火上衝,一巴掌打在了尚美人的臉上,尚美人不敢還手,連哭帶喊地跑到仁宗的背後躲避,郭皇後緊追不舍,竟一巴掌打在了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幾條血印。這下子惹惱了仁宗,也嚇壞了郭皇後。但事已至此,郭皇後隻好賠罪,仁宗拂袖而去。
閻文應看到了這件事,覺得撈權的機會到了,若能廢了郭皇後,再立一位新皇後,自己哪有不受寵的道理?他從一旁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郭皇後的壞處,弄得仁宗更加氣惱,決定廢掉郭皇後。仁宗生性謹慎怕事,膽小懦弱,他擔心隨便廢立皇後會引起大臣的不配合,就問閻文應應該怎麼辦。閻文應一聽,正中下懷,對仁宗說:“陛下聖明,慮事周密,這本是陛下的家事,朝臣不應幹涉,但陛下願意交給朝臣討論,實在是英明仁厚之舉。不過,像您脖子上被打了幾條血印這種事,恐怕不好當眾展看,陛下可把宰相呂夷簡召進宮來,讓他驗看,他若沒有異議,其他朝官就不會阻攔了。”
仁宗覺得閻文應說得有道理,就把呂夷簡召進宮來,呂夷簡早由閻文應告知,一見仁宗脖子上的血痕,當即顯出痛心疾首之狀,而且引經據典,大談君臣之道,極力主張廢掉郭皇後,並建議誰不同意廢掉郭皇後,誰就是不通君臣大義,就堅決罷免誰的官。在呂夷簡的大力支持下,仁宗順利地廢掉了郭皇後。
郭皇後被廢以後,閻文應不僅得到了皇帝的進一步信任,後宮的嬪妃也都對他備感敬畏,尚美人和楊美人也對他感激不盡。隻是兩位美人生性輕薄,郭皇後被廢以後,兩人更加肆無忌憚,日夜糾纏不休,弄得仁宗沉溺酒色,有時連早朝都不到,後來幹脆病倒在床。宮廷內外議論紛紛,都說楊美人、尚美人淫蕩成性,禍害君主。閻文應見顯示自己忠心、取得皇上信任和大臣好感的時機又來了,就三番五次地勸仁宗要保重身體,棄絕兩位美人。仁宗聽得不耐煩,就順口說了一句:“好吧!”閻文應一聽,即刻來到兩位美人居住的地方,喝令小太監把兩位美人強行拉上車子,推出宮外。兩位美人哭泣求情,閻文應自稱是奉了皇上的旨意,無人敢違。楊美人還想見皇上,閻文應罵道:“你們這兩個宮廷奴婢,別再癡心妄想,趕快出宮去吧!”
第二天,閻文應向仁宗彙報了這件事,仁宗真是瞠目結舌,不知應對。但他總不能再讓人把兩位美人請回來,隻好承認這種現實。
看起來,大凡說別人閑話的人,都是別有用心的人。
說閑話的人善於告 “黑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