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第五章 是,與不是(1 / 3)

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這是一個忘記了‘追憶’的時代。

這是一個每一年就會出現一個‘代溝’的時代。

這是一個同班同學找不出一個共同語言的時代。

這是一個男人找不到對象,女人找不到老公的時代。

如果三百年後,再有人議論這個時代,隻能說這是一個‘狗屁’時代。

……

王昃,祖上書香門第,現世小康生活,但說白了他本人並不陪他這個名字,他隻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一個心靈脆弱的小屁孩。

何為平凡?

他慵懶,口頭禪就是‘明天再來~’。

他好色,最大的興趣就是把橡皮故意掉在地上,蹲在桌子下麵半堂課不出來,欣賞雪白焦黃的一片片大腿中間的‘五光十色’,頗為燦爛。

他稱之為‘藝術’。

再追問,他就說這屬於‘人類的原罪’,好奇心使然。

既然女生們刻意的遮擋,費勁千辛萬苦就是不給人看,卻還留下如此大的‘漏洞’,如此絕佳的‘機遇’,簡直就像是寡婦半夜不鎖門,任君自來。

他膽小,但凡遇到‘土匪惡霸’,絕對是老老實實把藏在褲頭小口袋中的十元大票拿出來,‘請’哥幾個抽包煙或者買幾瓶汽水。

如果再趕上王父‘大發慈悲’,這個鈔票就會變成五十元,請客的內容也變成了‘網吧留宿’。

王昃痛恨這些‘朋友’,所以鼓足了勇氣隨身帶了一把老虎鉗,卻把它藏的更隱秘,比鈔票更不想讓人發現。

他得過且過,明明擁有任何都羨慕的‘過目不忘’的本領,卻在得知隻要‘成績在手,天下我有’的真理之後,卻每次考試隻比第二名高出一分,驚險的一分。

所以他當時十七歲的青春,還沒有流過血碰過頭,他對此相當的自得。

但他真的就平凡嗎?

如果真要跟王昃的一生做一個‘一詞評論’的話,姬老那句‘肆意妄為’就相當的貼切。

王昃從小到大,所處在的那種精神狀態,會給人一種他什麼都不在乎的感覺。

而之所以這樣,根源並非‘天煞之命’的傳承,而是他的那種‘過目不忘’造成的。

這在某些人眼裏看來,是千金難求的‘天賦’,實則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對於王昃而言,就是一種詛咒。

有位很有哲理的家夥說過一句話,‘美麗,源自於忽視缺陷。’

而王昃就沒有這種‘能力’。

再漂亮的女人,他也可以輕易的發現對方鼻孔中有一坨鼻屎黏在鼻毛上,晃晃悠悠的就是不掉下來。

再美麗的風景,他也能看到埋在石頭地下那些潮濕環境中的成片成片的各色爬蟲。

不是他想見,而是那些東西會自然的進入到他的眼睛中,腦袋中,然後……再也離不去。

又有一位哲人說過,‘人類之所以有目標,是因為視線有焦點。’

可這同樣不是王昃能夠具有的‘能力’。

對他而言,在無關緊要的事情,都是‘焦點’,比如鄰桌的同學在寫字,沙沙作響,前麵的同學在用橡皮,噝噝發響,後麵的同學在翻動著漫畫,還一個勁的傻笑。

而他偏生還不會忘記老師講解的每一個問題。

所以他考試可以穩穩的隻比第二名多一分。

這裏麵有太多的因素要考慮,計算起來不亞於推論六合彩的中獎號碼,但對於王昃而言,就是家常便飯。

比如那名考了第二名的女同學,戴著眼鏡,每天都會掉七到八根頭發,看書的時候喜歡距離書本二十三厘米,變化在兩三厘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