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者,昆侖。
《太平禦覽》卷《河圖括地象》所說:“昆侖山為柱氣,上通天。昆侖者,地之中也”。
《天中記》卷八錄《雲笈七簽》:“昆侖山者,天之中嶽也。在八海之間,上當天心。形如偃蓋,上廣下狹”。
昆侖,號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裏。山高,平地三萬六千裏。上通璿璣,元氣流布。理九天而調陰陽,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
自古以來,昆侖山就是大地的象征,有群山之祖的美稱,即祖山之意。遠在上古年間,洪荒未化,昆侖山上通九天,下連九幽,以一山之勢連通天地,氣象萬千。更有那傳說中的西王母,玉清聖人元始天尊在此開府建洞。常有四方仙人乘龍騎鶴,朝拜此間。那西王母手中聚仙旗搖擺開來,萬仙來朝,彙聚瑤池,那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撞鍾擊鼓,群仙禮拜,建下道門闡教萬古流傳。正是天地間的最最崇高的一座祖山,神山,聖人道場,道家發源之所。更有傳說之中,說這這昆侖山本是不周山所化,為盤古的脊梁。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巍巍昆侖,聞著心儀,見者崇敬確是不折不扣的。
論起道教源泉,人們往往都會想起昆侖,想哪玉清聖人元始天尊在此開府建洞廣收門徒,座下十二金仙個個修成道果,永享清福。為天下道門正宗,執掌天下道門之牛耳。正可謂隻要昆侖動一動,天下道門都要隨之望風景從。然則時到今日,悠悠歲月無情變遷,天地動蕩,滄海桑田之下,世間再難難見仙顏遍地的盛況。
後來又有那蜀山白眉橫空出世,硬生生的從昆侖手中搶走了三分氣運,開辟了不遜於昆侖的另一道門大派,蜀山派。不過蜀山強勢歸強勢,終究先天不足,比不得昆侖源自玉清聖人元始天尊的道統,無論是根基還是傳承終究比不得昆侖正統。所以,天下修道之正統,真正執掌道門話語權的還是昆侖。
不過此昆侖非彼昆侖。人間的昆侖山雖然連綿起伏,巍巍峨峨,終究是凡山一座。落入那山間凡人耳中,卻也成就了昆侖山的神山美名。真正的昆侖山其實早就被昆侖派施展大法力,搬遷到一處類似小千世界的洞天福地之內,非是那些身具大仙緣之人不能遇得。就算是同樣的修道之人,要想進入昆侖山也要經過昆侖派的同意不可。
昆侖山上,為玉清道統所在,神仙居所,時不時的自那白雲深處,山巔絕頂,隱隱飄出幾聲悠悠鍾響,騎鶴仙人迎風飛舞,采食天地元氣。
從高空俯瞰,這昆侖山如萬裏蜿蜒的巨龍,一道道凡人肉眼都能看見的紫氣彙聚籠罩在整座山中,無盡的祖山龍脈之氣順著山勢流入人間,浩浩蕩蕩的一路東去,漸漸散於中土無盡地域,補充至各地龍脈消失不見。
昆侖山上,一座山脈如同自天際緩緩垂下,接天連地的看不到邊際,仿佛直通天界一般宏偉,不帶一絲雜質的天空中片片白雲漂浮悠悠,許多大小不一懸浮的山峰夾雜在白雲之間,眾星拱月的簇擁著這座通天的山峰。
撥開雲霧,便可看見那一座座懸浮的山峰上建著道觀房舍,期間還有藥田,藥田間不時出現一個個長著翅膀,巴掌大的小精靈歡快飛舞,其中還有許多白胖胖,隻有成年人臂膀大小的娃娃在看護澆灌藥田。這確實草木成精的人參娃娃,靈芝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