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美感(2)(1 / 3)

我們研究每一件東西的本質、製造和現狀,如果它有用,我們就說它美,說它美隻是看它有用,在某些情境可以幫助達到某種目的,如果它毫無用處,我們就說它醜。

〔古希臘〕蘇格拉底,引自《文藝對話集》

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將長存,一切醜惡的東西都將滅亡。

〔英〕布坎南:《美人鮑爾黛》

人自然會被美的東西所吸引。不管我們墮落到什麼程度,我們都不會被醜的東西吸引。

〔印〕普列姆·昌德:《文學在生活中的地位》

完善的外形,或是廣義的鑒賞力為顯而易見的完善,就是美,相應不完善就是醜。因此,美本身就使觀者喜愛,醜本身就使觀者嫌厭。

〔德〕鮑姆加登,引自《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

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為美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現其為美的。

〔德〕萊辛:《拉奧孔,或論畫與詩的界限》

人認為世界是美的,世界就真的因此被美化了嗎?人把世界人化了:僅此而已。

〔德〕尼采:《偶像的黃昏》

美既不是主觀的,也不完全是客觀的,而是兩方麵的調和。……一方麵取決於一種審美態度,另一方麵取決於藝術品或事物本身的結構、形態,二者互為表裏、相輔相成就構成了美的本質。

〔美〕托馬斯·門羅:《走向科學的美學》

美,實際上是一種價值。某一樣東西,當它被人鑒賞,引起人的好惡之感時,就具有了價值。

〔美〕喬·桑塔亞那:《美感》

美,不經造作,它自生——刻意追求,使消失——聽任自然,它留存。

〔美〕狄更生:《美,不經造它自生》

我們稱之為美的不是一片嘴唇或一雙眼睛,各部分聯合起來的力量和整體效果才堪當此名。

〔英〕蒲柏:《批評論》

我們在人體中崇仰的不是如何美麗的外表的形態,而是那好像使人體透明發亮的內在的光芒。

〔法〕羅丹:《藝術論》

美不會永駐,花期、六月和狂喜,總有一天會消逝。

〔美〕斯特林格:《脆弱的便是美的》

肉體死亡,肉體的美永存。

〔美〕斯蒂文生:《彼德·昆士彈琴》

美在向望它的人的心裏比在看到它的人的眼裏,放出更明亮的光彩。

〔黎〕紀伯倫:《先知·沙與沫》

我們應該把使人處於審美心境的能力看作是一切饋贈中最高貴的禮品,是人性的饋贈。

〔德〕席勒:《美育書簡·第21封信》

永遠發明某種美的東西,是一個神聖的心靈的標誌。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引自《古希臘羅馬哲學》

“美”的欣賞,是可以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這顯然隨各人的心境誌趣嗜好而不同。

〔美〕本·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沒有人有本領能使美色永駐,美實在太脆!

〔美〕約·克·蘭塞姆:《藍衣姑娘》

我畫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但各人所見不同。在一個守財奴眼中,一枚金幣比太陽還要美麗。

〔英〕布萊克,引自《西方文論家手冊》

所謂美和愉快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人們的判斷既然彼此懸殊很大,我們就不能說美和愉快能有一種確定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