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假裝憤怒說:“混賬東西!我早就跟你們說過,咱們在這裏是保境安民,不要隨便攔行人,我們也是萬不得已才走綠林這條黑道的。今後如有為國效力的機會,我們還得求曾大人照應呢!你們今天卻做出這樣的蠢事,將來怎向曾祺大人交代?你們今晚要好好款待他們,明天一早送他們回奉天。”
在屋裏,曾祺姨太太聽得清清楚楚,當即傳話要與張作霖麵談。張作霖立即派人給曾祺姨太太送來最好的鴉片,然後入內跪地參拜姨太太,姨太太感激地對張作霖說:“聽罷剛才你的一番話,將來必有作為,今天隻要你保證我平安到達奉天,我一定向將軍保薦你這一部分力量為奉天地方效勞。”
張作霖聽後大喜,更是長跪不起。
次日清晨,張作霖侍候曾祺的姨太太吃好早點,然後親自帶領弟兄們護送姨太太回奉天。
姨太太回到奉天後,便把途中遇險和張作霖願為朝廷效力的事向曾祺將軍講了一遍。曾祺十分高興,立即奏請朝廷,把張作霖的部眾收編為巡防營,張作霖從此正式告別了“胡匪”、“馬賊”生活,成為了真正的清廷管帶(營長)。
張作霖利用“枕邊風”辦成了由黑道轉為白道的一件大事,可見此“手腕”的效力之大!拒絕別人,要掌握好策略
某市要舉辦一場大型的歌唱比賽,一個民營企業家找到大賽主持人說:“我讚助5萬元,你安排我當個評委怎樣?”主持人知道這個人社會聲譽不太好又根本不懂藝術,於是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說:“老兄,你錢多得沒處花了嗎?這5萬元扔在這個比賽上,不如扔到河裏,還能看到個水漂呢。”
這是在對方提出要求後,機智地以詼諧幽默、插科打諢的話語避開問題焦點的回答,巧妙地拒絕了對方提出的要求。
還有一個“懶師拜懶徒”的故事,是用來教育那些遊手好閑的浪子的。
一個遊手好閑的浪子,隻恨自己“懶”得不到家,頗想找一個“懶”店進修一番。於是,他就到處打聽哪裏有“懶”店。
一天,他打聽到確有一個學“懶”店,便欣然前往。到了“懶”店門口,他屁股充作臉,退著進門去。學“懶”店的師傅大喝一聲:“哎,怎麼不懂規矩,為何不把臉對著我?”浪子仍然背對師傅答道:“尊師在上,容愚徒一稟:來時背對師傅,辭別時可不轉身也。”
師傅一聽,瞠目結舌,少頃如夢初醒,於是拒浪子於門外曰:“我可尊你為師也!”
拒絕,是對各種不良現象進行鬥爭的武器,要想達到效果,就必然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語言藝術。有時候,一句巧妙的言辭的確能勝過許多平淡乏味的說教。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直截了當地當眾批評某個人,這絕不是好辦法,或者會引起對方的強烈反駁,找到一些理由來為自己辯護;或者會以沉默相對抗,口服心不服,並從此積怨於心。這樣,批評的目的自然沒有達到。而有技巧地拒絕卻保持了對方的臉麵,不會使對方產生對抗情緒。另外,由於采取的是“影射”而不是直說的方式,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回旋的餘地,就更能深刻地領會批評者的良苦用心。
一位年輕畫家就近找到一處住房,在搬家之前對他的好友說:“我想把房間的牆壁很好地粉刷一下,然後在牆上畫一些畫。”
深知這位年輕畫家水平的好友勸他說:“你最好是先在牆壁上畫畫,然後再粉刷牆壁。”
這位好友運用含蓄的“心眼”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年輕的畫家自然也會深思該如何把自己的畫畫好了。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應該真誠地對待朋友和同學,積極地幫助他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平時幫人,拒人才不難”,對於那些可能引起誤解的事情,也應該明確自己的態度,否則會“當斷不斷,反受其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