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這個規律,與我們所熟知的“三個和尚”的故事有點類似:當廟裏有一個和尚時,他一切自己做主,做得很自在;當廟裏有兩個和尚時,他們通過協商可以自覺地進行分工合作,同樣做的不錯;可當廟裏來了第三個和尚時,問題就出現了:誰也不服誰,誰也不願意幹,其結果就是大家都沒水喝。
華盛頓合作規律強調的便是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團隊協作隻會使得團隊進度緩慢,甚至整個項目失敗。團隊隻有建立明確的管理製度,明確個人的職責和分工,並且團隊之間增強溝通與協調,這樣才能使得效率提升、事半功倍。
初中物理中學過作用於同一物體上的幾個力的方向相同時,其合力就是這幾個力的相加;若作用於同一物體上的幾個力方向不同,其合力就會比這幾個力的和少。事實上,人與人的合作便有著這相同的性質,但卻又比普通的力的簡單相加複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人就像那些方向不同的力,相互推動時自然能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
中國有一個古老的寓言:有一個老人年紀大了,他的五個兒子經常吵架,很不和睦,一點兒都不團結。一天老人把五個兒子叫到身邊,並給了他們每人一雙筷子,讓他們分別折斷其中一隻。結果,每個人都很容易的將一隻筷子折斷了,老人讓大家把剩下的5隻筷子放在一起,讓大家用力折斷,結果大家很難將筷子折斷,於是老人告訴五個兒子:隻有團結起來力量才會更大,兄弟間團結合作才會有幸福的家庭。西方也有一個傳說:上帝分給兩個家庭兩把長筷子。第一個家庭把長筷子當作普通筷子使用,把食物隻往自己嘴裏送,可是筷子太長了,他們根本就吃不到食物,結果都餓死了;而第二個家庭卻把食物往對方的嘴裏送,他們互相喂食,互相幫助,他們一家就活了下來。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隻有團結合作,才能生存,獲得幸福的生活。
2003年8月,在經過近6個月的曆險和恐懼之後,發生在撒哈拉沙漠的15名歐洲遊客被綁架事件最終得以解決。14人活下來,隻有德國女遊客米歇爾·施皮策未能幸免。回顧整個被綁架的過程可以看出,米歇爾的死並非偶然,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她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和合作,導致了她因太陽曝曬而脫水死亡。
在這次死亡之旅中,與旅客及綁架者相處、合作顯得格外重要,個人的閱曆和魅力決定了自己在這個群體中與人相處與合作的能力,確定了自己在這個群體中的位置。米歇爾倔強的個性和不合作的態度,使她在這個群體中受到嚴重的孤立。米歇爾不相信任何人,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起因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綁架者都是些極端分子,他們對處於弱勢的人質提出諸如戴頭巾、穿外套之類的要求,被綁架者中隻有米歇爾不與合作,在同伴一次次的苦勸而毫無結果的情況下,米歇爾與同伴越來越疏遠,不得不一個人呆著,大多數時候她隻躺在毛毯上唉聲歎氣,自言自語。由於米歇爾與旅伴的情感距離越來越大,就連綁匪在她再次不聽話的舉動之下,也沒有懲罰過她。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米歇爾在人質中是多麼孤立,沒有必要殺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