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貿易保護多樣化 中國仍是重災區(1 / 3)

貿易保護多樣化 中國仍是重災區

時局

作者:李士虎

由商務部綜合司與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達24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倍多,中國仍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貿易預警(World Trade Alert)”項目監測,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有40%的貿易保護措施是針對中國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加劇。

形式多樣化,涉案金額大

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研究員陸燕博士告訴《經濟》記者,“貿易自由化是世界貿易發展的趨勢,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製一直致力於降低關稅壁壘,消減非關稅措施。但各種新的貿易壁壘也在不斷出現。當前,世界貿易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仍來自於貿易壁壘。”陸燕指出,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保護主義情緒始終影響著各國政府的決策。而隨著中國貿易大國地位不斷加強,中國出口產品遭遇的貿易壁壘、貿易限製增多。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麵對國際貿易壁壘,要認真研究其演變及影響,客觀認識它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避免和反對濫用貿易壁壘,妥善解決各類貿易摩擦。

“跟以往相比,2012年中國遭遇貿易摩擦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涉案金額較大。”陸燕說。據統計,過去10年,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高達690餘件,涉及金額400億美元左右。2012年6月3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數據卡(又稱無線寬域網絡調製解調器,簡稱WWAN)發起反傾銷及保障措施調查。此次調查涉及我國1000餘家企業,涉案金額約41億美元,該行業龍頭企業華為及中興均被牽涉其中。而2012年僅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

陸燕還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明顯,成為影響國際貿易正常發展的突出障礙。”發達國家利用在科學技術上的優勢,通過製定技術標準、技術應用的法規體係及合格評定程序等,對國際貿易發展產生相當複雜的影響。2012年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24%的企業認為技術性貿易措施,是對企業出口影響最大的因素,將技術性貿易措施列為前三位影響出口因素的企業更是高達56%。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中國因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的直接損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統計顯示,我國有多達60%的家電出口企業遭遇過國外技術壁壘,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潛在的經濟損失約500億美元,超過年出口總額的25%。

此外,綠色貿易壁壘也不容忽視,例如美國在2009年6月提出的“碳關稅”,使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措手不及。“一旦綠色貿易成為主流,發展中國家如不改造升級求變,將會越來越多地被發達國家標準拒之門外。”中國人民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博士後徐嶺指出。2012年5月15日,歐盟對中國的航空公司再次發出警告,中國航空公司如果在6月中旬前拒絕透露2011年的碳排放量數據,歐盟將對相關航空公司采取懲罰措施。這是歐美發達國家以“碳關稅”和氣候變化問題為籌碼,向我國發起的又一輪施壓。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如果碳關稅全麵實施,“中國製造”可能將麵對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可能下滑21%。

過高的貿易壁壘,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在大多數人看來,設置貿易壁壘就會想到害處。事實上貿易壁壘有利有弊,對進口國、出口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都有較大影響,這種影響包括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吳維庫向《經濟》記者分析。從出口國來看,貿易壁壘在限製產品出口的同時,能迫使出口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產品質量等方式來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進口國來看,貿易壁壘是政府為保護國內產業及就業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雖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往往不能替代衰退產業轉型、技術更新等作用。“因此,適當的貿易壁壘對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是有利的,過高的貿易壁壘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吳維庫指出。

2012年10月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稱中國企業華為和中興在美的經營、投資活動構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並提出停止購買華為和中興的電信設備的建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藍慶新教授告訴《經濟》記者,“所謂的威脅國家安全,實際上就是設置貿易壁壘。”對此市場研究公司揚基集團(Yankee Group)分析師宙斯·克拉瓦拉(Zeus Kerravala)則表示,如果美國真的開始抵製來自中國的網絡設備,那麼不久之後就會完全沒有網絡設備可用,因為美國市場上重要的通訊企業思科和阿爾卡特-朗訊都把大量零部件生產工作外包到了中國大陸。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抵製中國企業,美國放棄采用性價比極高的中國設備,雖然暫時保住美國市場免受衝擊,但從長遠來看此舉傷害美國國民的福利。“同時,封殺行為也勢必產生不良的示範效應,使得美國的市場環境受到質疑,將對美國的外來投資帶來不良影響。”藍慶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