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源節流 還城市淨水(1 / 2)

開源節流 還城市淨水

產業觀察

作者:王芳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理念。作為生態建設的一部分,重新擁有幹淨清澈無汙染的水源,可謂是汙水處理的最終目標。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研究所總工、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劉樹坤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文湘華。

舊汙不去 新汙又來

城市河流為什麼這麼多汙染呢?“一句話,舊的汙染沒治理好,新的汙染又不斷排進去。”文湘華向記者開門見山地說。

曾留學日本、和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劉樹坤教授也向前去采訪的記者講道:城市水的功能很多都喪失掉了。現在大城市的汙水處理基本達到90%,而中小城市不足50%,有些城市幹脆沒有城市汙水管網,河流成為城市的排汙溝,生活汙水直接排到河裏了,河道自然變質了。

城市汙水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活汙水,一類是工業汙水。以往,工業和生活區離得比較遠,工業廢水的排放離城市比較遠,隨著城市的擴張,生活居住區逐漸與工廠混住,工業廢水需要通過城市汙水管網,彙到汙水處理廠來處理,這也加劇了汙水處理的難度。

有些水表麵上看去很幹淨,但經過檢驗情況並不樂觀。水體汙染起來很容易,但恢複起來是相當的難。

堵住汙水源頭

提高出水質量

“要想恢複得好。必須有好水進來,絕對不能有髒水進來。”劉樹坤教授對記者說:“首先做好規劃和基礎工作,從源頭減少汙染源。汙水治理必須統籌規劃,結合社會與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考慮管網、工藝、建設、運營能力,製定最合適的方案。避免因設計不合理導致管網建設不搭配造成的資源浪費。”

“其次是提高汙水出水質量。目前老的汙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很多是一類B甚至二類標準,雖然北京市經過處理後的汙水能夠達到一類A,但它是比地表五類水還要差的水,達不到親水的要求。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濕地生物淨化,用膜技術將汙水處理廠的水再過濾一次,達到地表四類水,再進入城市河湖就沒有問題了。這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如果處理到地表四類水,每立方水要多花幾毛錢,市民如果能夠充分理解和希望達到這個目標,並願意承受一定的費用,對環境會有很大的改善。當然這也取決於國家下多大的決心,是否願意承擔,技術上已經完全能夠實現。”劉樹坤對此充滿希望。

“當前更重要的是要盡量節約用水,因為處理水總是要花錢的。工業與農業生產是用水大戶,更應節約用水,這樣即可以大大減少需要處理的汙水量。”劉樹坤教授強調,少用一噸水,相當於少用一噸的汙水處理費。當然,不能說技術解決了,也能調來水就可以隨便浪費。最關鍵的是要建立節水的觀念,盡量減少公共的負擔。

增加供水源頭 加強監管

文湘華糾正了在一般人眼裏的一個誤區:“所謂廢水不應稱作廢水,因為廢水裏還是有很多資源,比如城市汙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資源,應當加以回收利用。我們希望把汙水處理廠變成一個生產廠與資源能源回收廠。按照不同的用水目標,生產不同的品質水,如工業冷卻水、農田灌溉水、城市雜用水、水體補給水等等。按照應用要求,生產相應品質的氮、磷等資源物質,生產熱、甲烷等能源。這將改變現有汙水處理廠的設計理念,推動汙水處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再生水一部分來自生活汙水,另一部分來自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後變成高品質的再生水,1噸再生水回用率能夠達到70%,等於1噸水能重複利用3次。雖然隻用了4年時間,再生水供水已經占到整個工業園區供水量的30%,並且實現自來水總量零增長。再生水創造了一個新的生產和消費體係,汙染總量就可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