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卑到自信 “電視讓我成名”
文化
作者:劉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無論是用這句話來形容馮遠征的生活經曆抑或是他的演藝生涯都不為過。從因年少求學飽經坎坷、自卑無助,到如今精湛演技、角色深入人心,馮遠征憑借其對生活與藝術的熱愛、激情和執著,描繪著自己別樣的人生劇情。在接受《經濟》記者專訪時,馮遠征正在話劇《風雪夜歸人》的排練現場,沒著劇服、沒上劇妝,他所演繹的“蘇鴻基”卻在舉手投足間顯出霸氣與威嚴。
馮遠征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 兒時的他性格內向、溫和。1978年,馮遠征迎來了他生命中第一次巨大轉折,年僅16歲的他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跳傘運動員。回首那段日子,馮遠征感慨良多:“我非常感激在跳傘隊的那段經曆,它打開了我性格中的另外一麵。我逐漸變得想要釋放自己、表現自己,也正是在那段時間,我萌發了要成為一名演員的念頭。”
從跳傘運動員到演員,其間的轉變讓記者感到不解。詢問後才得知,當時的馮遠征麵臨著是參加全國飛行員比賽還是參加全國高考的選擇題。最終,他選擇了前者。然而讓馮遠征始料未及的是,參賽後的他卻迎來了飛行員專業隊的閉門羹,教練的一句“不要你了”給了他一記重重的耳光。
飛行員的夢想破滅後,趕上待業高峰的馮遠征無奈之下成為了一名臨時工。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滿懷夢想的他與工廠裏的幾個文藝青年一起參加了文藝培訓班。按馮遠征現在的表述,“當時,去了便愛上了”。1984年,為了讓夢想變成現實,馮遠征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考場上馮遠征卻因主考老師打斷了他的演講而轉頭就走,演唱《駝鈴》時唱了兩句便戛然而止,形體表演也從他精心準備的武術長拳當場換成了廣播體操。馮遠征回憶說:“那段時間其實是我最自卑的時候,去參加考試也是因為有個朋友說要陪我一起去,卻沒想到經曆了一試、二試,還進了三試。”
幾經周折,馮遠征還是因為外貌原因與北京電影學院失之交臂,而那段時間留給馮遠征最寶貴的財富當屬接到了著名導演張暖忻的橄欖枝。麵試期間,馮遠征的表現都被現場觀看的張暖忻看在了眼裏,也正源於此,他獲得了飾演《青春祭》男主角的機會。
成功出演了《青春祭》、《無處不飛花》的馮遠征回到北京時趕上了北京人藝招生初試的最後一天。“當走進人藝大門時,我就覺得這裏一定會要我。”果然,他沒有讓北京人藝失望,北京人藝也沒有讓他失望,他被錄取了。
對於馮遠征而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給予他藝術生命、實現他藝術夢想的地方。提及人民藝術劇院,馮遠征的言辭間無不透露出感激:“如果當初沒有考進人藝,我的未來顯然是未知的,電視給予了我成名的機會,而如今我能取得現在成績,都是托福於人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