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村有一個以說書賣藝為生的老藝人,年輕時胸有長篇古書數十本。古籍經典﹑民間怪談﹑三國水滸﹑草莽綠林等等,所知甚多,讓人很是崇敬。
後來因為年老體衰,沒有辦法再遊鄉穿鎮的進行賣藝說書,於是就在村裏住了下來,頤養天年。
因為我小時候對那些說書的藝人們既好奇又崇拜,於是沒事兒就圍著他問東問西,問他所說的那些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那老藝人就告訴我說,古時之人﹑之事﹑之物,曆經千百年﹑方傳到今天,肯定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但都有當年真人真事實物的痕跡。比如他年輕時常講的傳奇故事《和璧隋珠》,那是在正史當中都有記載的。
我聽過了很多老藝人講的各種英雄傳奇故事,就是沒有聽說過什麼《和璧隋珠》,於是便央求他講給我聽,老藝人閑來無事,也就給我講了起來。
日月輪轉、四時交替,晝夜相更、改朝換代,那是天道,誰也無法左右。自從商湯滅夏﹑武王伐紂,曆經西周東周兩段,又過了數百年以後,周朝王室也天命將盡﹑逐漸衰微,華夏大地進入了春秋﹑戰國之亂世。
話說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當時群雄逐鹿﹑爭奪天下,都想橫掃四方,成為天下共主。
而在戰國七雄之中,並不缺不乏雄心英主。
其中的魏文侯、魏惠王、楚威王、齊威王、趙武靈王等,均為一代雄主,在位時國力強盛,不遜於秦。
反而西秦並不強大,特別是在戰國初期,諸侯列國之中,就數秦燕兩國實力較弱。
雖說後來秦國君主勵精圖治、國力漸強,但年輕的秦王贏政之所以能夠橫掃六合﹑統一華夏,這還得益於贏政胸懷寬廣、多納各路賢能,深明古聖之道。
據說,當年秦王贏政身邊曾有一位術士奇人,名叫徐方。此人精通役神使鬼、占星巫術,會望氣、明陰陽,而且在奇門巫界交遊廣泛,所以甚得秦王贏政的信任與賞識。
徐方曾經告訴秦王贏政,說是上古時代,無論是軒轅戰蚩尤,還是大禹治洪水,亦或周朝滅商紂,無一不招納奇人異士,借以請來神鬼相助。
所以說,如果秦王贏政想要掃滅群雄、一統天下,除了兵多將廣、糧草充裕之外,尚需請些世外高人、各色賢達,以助大業早成。
於是,胸懷大誌的秦王贏政欣然答應,並令徐方秘密招納天下奇人異士,組成方士團。
以徐方為首領的方士團中,老幼婦孺、各色人等五花八門,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為當世異人,均有奇技在身。
那些方士,或精於練丹製藥、或長於役神使鬼、或可占卜預測、或能禳災去禍,更有甚者,可土遁水藏、撒豆成兵......
其中比較出名的則是巫門奇人卞楚。卞楚巫術高深、幾近通靈。
有了那些能人異士的相助,秦王贏政如虎添翼、更加強勢,利用巫術使秦國勇士不畏死亡,關鍵時候披發跣足、如瘋似癲,衝鋒陷陣、攻無不克。
後來,那些奇人異士各施所長,終於幫助秦王贏政滅六國、統華夏,成為天下人主。
大秦帝國建立以後,秦王贏政雖然沒有像周朝那樣裂土封侯,也沒有大封神位,但他也沒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特別是那些奇人異士們,或得到靈物寶貝、或隨帝轉煉丹藥等等。
當然,天地不完整、人欲各不同。在那些奇人異士之中,隻有巫術高深的卞楚未能如願以償。
因為卞楚一不要官,二不求名,一心隻想得到那名震天下、價值連城的和氏之璧。而且自稱他先祖就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也就是發現和氏璞玉之人。
卞楚向方士團頭領徐方表示,其祖上為了那塊寶玉,被削雙腳、哭瞎雙眼,最後各主隻顧明搶暗奪那塊寶玉,並未使其祖上得到相應酬報,白白為他人做嫁衣裳,最後鬱鬱而終......
所以卞和後人多入巫門,欲學得奇法異術,使那塊和氏之璧複歸卞門。
對於已經擁有四海、成為人主的秦王贏政來講,本來那塊和氏璧也是可有可無的。無奈被那丞相李斯獻計說,和氏之璧乃是稀世珍寶,不如雕為玉璽以傳後世,作為天子無上權威的證物。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並命他親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在那玉璽上,作為傳國之寶。
眼看效力多年,最後那塊和氏璧卻被秦始皇拿去刻了塊印章,這讓卞楚十分生氣,一怒之下憤而出走,並且留下狠話說,他一定要替祖上討回公道,讓那和氏璧重歸舊主。
這一下,秦始皇大為光火,認為他一介術士,竟然敢目無尊上、不辭而別,與始皇爭寶,一怒之下就要發榜捉拿於他。
作為卞楚的老上級,徐方深知卞楚的本領,於是向秦始皇進言,說那卞楚好歹曾經效力於大秦,此次雖然棄主而走,卻也並無什麼妨主之事,還請陛下容他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