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回瞬:乒壇三劍客之丁鬆
“獨行俠”丁鬆
24歲,這樣的年齡在中國乒乓球隊裏不應被稱為“小字輩”。可過去幾年,丁鬆的成績總
難與他的年齡配上套。不光是別人,就連他本人也總對自己的球到底能打出什麼樣兒沒個把定的底數。在人前,他這個大小夥子總是帶著副靦腆神態,話很少,與人交往也不多。
見他總願獨往獨來,隊裏的年輕夥伴們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孤獨鬆”。
丁鬆的性格,原本其實並不孤獨。1986年剛進中國青年乒乓球隊時,他還是個活潑而自負的小夥子。少年的活潑,常常跟調皮聯係在一起;滿含稚氣的自負,也難免包含著未諳世事、不知深淺的味道。結果,好生枝節、不善自律的小丁鬆,同嚴格的隊規隊紀發生了大大小小的碰撞。碰撞的結果,就是他被隊裏取消了參加亞洲少年比賽的資格,打發回上海老家。
“屋漏偏逢連陰雨”。與被退隊同樣糟糕的事情,是丁鬆父親的去世。小小年紀同時遭逢事業失落和永失父愛的兩番沉重打擊,丁鬆的心靈支架驟然間崩塌了。以往,他曾時時刻刻做著當世界冠軍的夢。而眼下,這夢卻似已同父親一起永遠地離他而去。從此,丁鬆變成了孤獨的人。
那是1988年的事,當時丁鬆17歲。
看著原本滿身靈氣、手感極好的這棵好苗子沉淪磋砣,師長們不禁痛惜。1989年陸元盛接手上海二隊時,特地用心良苦地把丁鬆列入重點培養隊員的名單,並不時對他施以鼓勵和誘導。
“你想不想回國家隊?”
“人家……還能要我嗎?”
“這個你不必想,隻要好好練就行了。”
果然,1991年陸元盛到國家乒乓球隊任教練後,又把丁鬆調回了北京。他決意下功夫雕琢好這塊身有瑕疵的玉,盡管這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
重入國家隊,丁鬆並沒能很快闊步坦途。,因性情的孤獨、脆弱而導致的不自信心態,又成了他前進路途中最大的“攔路虎”。
隊友們都知道,丁鬆有副挺動聽的歌喉,常見他一個人掛著耳機在那兒獨自陶醉。可是,隻要是在公共場合,別人就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絕不能把他拉到台上表演!
不敢上台表演倒也沒什麼,若是在比賽場上也沒份自信那可麻煩了。
平時,大家都公認丁鬆是訓練最自覺最投入最刻苦的隊員之一,技術上也屬上乘之列。可一上賽場,他的臨場發揮就成了飄忽難測的未知數。1992年奧運會、1993年全運會,經曆了一係列大大小小機遇,丁鬆都沒能顯露鋒芒。大家心裏急,丁鬆更不好受。
說心裏話,丁鬆並不自認是無才能的人,心中也常燃起強烈的求勝之火。場下他總在跟自己較勁:世界名手有什麼了不起?我不信我這兩下子就不如他們!正因為他的求勝心太切了,每到比賽關頭這反倒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屢屢打不出名堂,丁鬆那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線發生了動搖。第7屆全運會後他灰心地跑回上海,在電話裏跟陸元盛教練說:“我不想再在國家隊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