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鑄龍江乒壇輝煌的人——記乒乓運動員張德英(1 / 1)

再鑄龍江乒壇輝煌的人——記乒乓運動員張德英

黑龍江女子乒乓球在60年代曾綻放過絢麗之花,讓家鄉父老大為光榮。時過十載,中國乒壇上又刮起一股龍江旋風。威風凜凜的領軍主將,左突右殺,斬關奪隘,戰績顯赫,大名鼎鼎的她,就是直拍名將張德英。

張德英1953年生於上海,從小即在靜安區體校參加乒乓球賽,就成為團體冠軍的主力之一。正當張德英立誌在乒乓球運動上努力攀登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年僅16歲的張德英,在上山下鄉的高潮中,隨著同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來到了黑龍江北安農場。身高不足1.60米的張德英,在農場幹過農尖,當過售貨員,還在農場的照相館從事過照相的工作,盡管條件十分艱苦,但她對乒乓球的熱愛卻一點也沒減弱,技藝水平仍然很高,在本單位她已享有盛名,曾代表農場參加黑河地區的比賽。不但當地的女選手無法與她相爭,就是當地的男選手也大多敗在她的拍下。1970年秋,張德英從上海探親返回農場,經人介紹來到了當時的省隊。經過測試,她被很快的選中了,1971年初,一紙通知,正式接納她為省隊運動員。進入省隊後,真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張德英這回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有了施展她的抱負的機會。

張德英右手直握球拍,屬於中國傳統的“左推右攻”型打法,但她根據自身的反應快,爆發力好的特點,練就一身以發球搶攻為主的凶狠進攻技術,在同時代打球的女運動員中,張德英以發球變化多,進攻速度快,擊球落點刁而獨具一格。

張德英訓練非常刻苦,每天安排的訓練課都能認真地、高質量地完成,打多球時,別人打開筐,她經常一組要打兩三筐。她經常利用業餘時間,找同隊的男運動員補課或比賽,為了練好發球,她自己經常抱著一兜子球,自己找時間練發球,有時外出實在找不到球台,對著床鋪也要練幾百次發球,以體會手腕發力的方法。為了練好步法,她總是要求與她對練的隊員回球的角度盡量大一些。成績不負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1972年6月,張德英第一次參加全國成年比賽(全國五項球類運動會),就獲得女子雙打第三名。兩年後的1974年,她作為黑龍江省女隊的一號主力,與隊友協作,一舉奪得全國錦標賽的團體冠軍。在1976年第三屆全運會和1977年全國比賽中,又兩次獲得團體第三名。從1973年到1978年,張德英在曆屆全國比賽中,共獲得一次單打亞軍、兩次單打第三名,與八一隊李振恃合作獲一次混雙冠軍,與黑龍江隊友合作獲兩次混雙第五名。

1975年張德英實現了進入國家隊的願望。不過她一進國家隊,就是主力隊員之一,當年訪歐是她第一次代表國家隊出國,出場19次,僅負一場。1976年參加第三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獲單打亞軍,並與河南張立合作獲雙打亞軍,與“八一”隊李振恃合作獲混雙第三名。1977年,作為世界女子第3號種子選手,參加在英國伯明翰舉行的第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獲單打第三名,並在女團決賽中戰勝南朝鮮選手鄭賢淑,為中國隊取得冠軍做出貢獻。1978年,參加在泰國曼穀舉行的第八屆亞洲運動會,獲單打亞軍,並與張立合作獲雙打冠軍,與梁戈亮合作獲混雙亞軍。1979年,參加在朝鮮平壤舉行的第35屆乒乓球錦標賽,在女團決賽中以全勝的成績為中國隊奪取冠軍立下戰功,並獲單打第三名,與張立合作獲女雙冠軍。1980年在第五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上,再獲兩項冠軍。

1981年,張德英最後一次參加第3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團體冠軍的主力隊員之一,並與上海曹燕華合作獲雙打冠軍。此後,離開中國乒壇,去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