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王子孔令輝(十二)
(十二)大戰前夕
轉眼間,1995年第43屆世乒賽就要來臨了。由於這次我們決心奪回已連續三屆丟失的斯韋思林杯,比賽地點又是在天津,所以全隊上下都憋足了勁。
雖然劉國梁和我都首次被列入了團體比賽陣容,但賽前我倆卻並沒引起人們太大關注。說實話,到底會打出什麼成績,即使我們自己心中也沒多大底。我們終究是年輕新手,還從沒經曆過如此重大比賽的考驗。
不過令我們驚奇的是,在正定基地進行最後集訓時,一向言語持重的尹霄指導卻做出了十分直截了當的預言:“劉國梁和孔令輝在這次大賽上,肯定都會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孔令輝,他和王濤一樣,是最有能力和希望贏得單打冠軍的中國選手。”
尹指導的預言,是出於他對我倆球技水平和競技狀態的透徹了解和深入分析。他感到,現在我們已到了在世界大賽上爆發出能量的時候。
1993年從瑞典打球回來後,我的技術水平的確在漸漸向上躍升。以往中國持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選手,主要是在前三板進攻上比較有威力,而在相持球處理,球路、節奏變化上,並沒有太多的長處。幾年來蔡振華指導在帶領大家實現技術上的新突破時,一直把增加球路和節奏的變化,提高在高速對抗中的相持和進攻能力,當成重點突擊目標。我總結了自己在歐洲打球時的收獲心得,再把它們與自己速度快,正反手實力都好的特長融合在一起,經過長期磨練後便逐漸形成了自己現在這種既包含有歐洲人打法長處,又富有中國特色的新橫拍打法風格。在1994年的全球青年錦標賽上,我贏得了單打冠軍。而在1994年至1995年世乒賽之前的一係列國內和隊內比賽上,我也一直保持了很高的勝率,積分比其他隊友高了足有200分。不過,雖已有了技術上的實力,但這並不說明在大賽上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每想到即將在天津拉開的戰幕,我的心便總是怦然而動。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既然我們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為中國隊打翻身仗而苦苦磨練,那麼在大戰將臨的關口,我怎能有絲毫的畏懼退縮?
我做好了迎接嚴峻考驗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