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乒乓情緣(一)
(一)與“狼”共舞
如果說一個人的愛好有先天和後天之分的話,那麼我對動物的喜好是與生俱來的,對乒乓球的感情則是後天培養的。
96年,花甲之年的爸爸以慈父的情懷寫了一本關於我成長的書《好兒王濤》,在爸爸眼裏,我幾乎是最聽話、最令他驕傲的了。
其實,小時候我挺淘氣的。
4歲時爸爸開始對我進行乒乓啟蒙訓練。開頭我覺著挺新鮮、挺好玩,可練了兩年後,總是重複那些動作,挺枯燥的。我開始鬧了,到該練球的時候,不是躲得遠遠的裝作聽不見爸爸的叫聲,就是跟小朋友玩彈球、拍畫片、捉迷藏忘了時間。
我這人幹什麼事都特投入,和小朋友捉迷藏,找到隱蔽的地方我能躲上一兩個小時,經常是我從藏身處出來,小朋友早就回家了。
上學後,逢體校有事不訓練,我也不吭聲,按時拿拍子出門,人卻直奔動物園。在動物園裏,我常去的是狼舍,因為那兒遊人少,我可以盡情地跟它們玩。玩的方式很簡單,找根棍子伸進鐵籠子,讓狼咬住後跟它“拔河”,通常的情況下我贏的多,不過有時候兩隻狼咬住棍,我就拉不過它們了。跟動物相處,總令我很開心、很放鬆,直到現在,隻要電視裏有有關動物的節目,別的再好的節目也吸引不了我。
淘氣歸淘氣,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時候爸爸給我講的那些世界乒乓球名將的故事,開始對我產生影響。特別是到少體校師從王熙添教練後,這位和容國團同時回國的華僑,對我們不僅管得特別嚴,而且經常用一些新穎別致的紀念章作獎品,一方麵培養了我們的自我約束力,另一方麵刺激了我們的好勝心。我這人從小好強,幹什麼事都想爭第一,慢慢地玩心也就淡了。記得我第一次奪得西城區少體校冠軍後,興奮得仿佛天下無敵!那張獎狀,爸爸保留至今,紙都發黃了。
成功的感覺像美酒,能讓人上癮,從那以後,乒乓球成了我生活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