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修養與企業素質
個性是一種意誌:企業家不懈追求的努力。
個性是一種思想:企業家經營理念的折射。
個性更是一種精神:企業家勵精圖治的理想。
沒有個性的經營者隻能亦步亦趨、步人後塵,他永遠不會成為傑出的企業家。
1.擁有權力易,贏得權威難
成功的企業家具有不同於一般經營者的兩個最明顯的特征:
一是強烈的權力意誌。
我們已經了解到,企業是追求權力最大化、並受權力意誌支配的經濟組織。企業成長是權力意誌的貫徹過程。企業競爭實質是隱身在市場競爭幕後的權力意誌的較量,企業家是企業權力意誌的化身和貫徹者,其權力意誌的強弱就會表現為整個企業的權力意誌強弱。
人們常常從一個呈現超速增長態勢的企業外部行為,很容易感覺到其中存在著的一顆聰慧活躍、抱負宏大和堅強有力的靈魂,這個權力意誌的靈魂,能夠產生大多數平凡企業所沒有的一種穿透力,這種從內到外的穿透力,可以讓人們從企業的產品、服務、形象、廣告、宣傳和渠道等每一處外部形式,體觸到其中那個不同尋常人物的肌膚和體溫。
成功企業家懷有謀求全球某一方麵或幾方麵市場“王位”的理想。當他和他的企業還默默無聞的時候,他首先必須是個百折不撓的理想主義者。不少企業領導人也會有類似的想法,但與“理想主義者”有截然不同的區別,因為他們所謂宏大想法,隻是一種夢想,一種隱隱的衝動,一種與他們的現實行動沒有任何聯係的想象描畫。
有權力意誌的企業追求的是路途充滿艱難險阻而又前景廣闊的遠大目標。各種小目標,如想賺個百萬、千萬、上億的想法,是算不上什麼理想目標的。企業家在追求遠大目標過程中,表現出執著堅忍的毅力和犧牲精神,他們除了對既定理想的貪婪,而放棄犧牲了許許多多暫時的、各種各樣的欲求與利益。大多數經營者,除了對眼前的、各種各樣利益和誘惑的貪婪外,放棄與犧牲的總是漫長孤寂但有遠大理想的道路。
成功企業家具有超出意誌。人類總是生活在資源缺乏和困厄的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是把他們的目標、思想、起點和行動及能力,都規定在現有有限資源及其有限張力的範圍內。而成功企業家敢於並善於突破這一局限,他跨越的每一步,都是遠遠超出原有資源規模和經營規模的一大步,這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一種大魄力和大智慧。
強烈的權力意誌必然導致施以權威影響。其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指企業家做一件事的過程中,不管遇到多少的困難、意外與麻煩,能夠迫使自己和下屬按時完成或提前完成任務的不妥協的意誌力;第二是麵臨涉及因素多、中間層次多、任務多而且複雜的活動時,逼迫企業家自己和企業其他所有人,抓緊最終落實工作和抓住最終結果的不妥協的意誌力。這種權威影響力是對企業人員和集體存在的惰性、合理推諉、合理怠工、錯誤偏差、保守習慣等現象進行鬥爭的有效武器,能把領導者自己和下屬及企業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二是超群的感召力和組織力。
感召力和組織力是企業家權威的表現形式。這是動員、推動和組織企業成長所需的內外各種要素的能力。包括精神上、道德上的感召力與凝聚力,包括建立與運用行政、知識、經濟、教育、文化等支配力量的能力,特別是掌握與運用企業超速成長規律與方法體係的水平,及其體現在駕禦戰略領導、資本擴張與產品經營等“三駕馬車”方麵的運營能力,達到較高的程度。
企業家運用權力與權威應當慎重,不能濫用,企業家永遠不能忘記:沒有企業,企業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企業家的個性塑造隻有和企業的發展聯係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才有魅力,才能走向成功。
1965年5月初,土光敏夫正式擔任了東芝公司總經理一職,其時,東芝公司正是一個爛攤子,他受任於危難之際。在上任的第一天,土光敏夫發表了就職演說。他告訴台下恭聽的管理幹部:世上沒有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也絕沒有永遠不倒閉的企業。要重振東芝,需要幹部職工花十倍於以往的精力努力工作。土光還宣布:總經理的門向所有的人敞開,任何人都可以向總經理挑戰,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總經理提出問題和建議。
為了重振東芝,士光敏夫還提出了“宇宙係組織”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模式。在土光敏夫的“宇宙係組織”模式中,每個“星係”都是獨立“運轉”的,但這並不是說“星係”與“星係”之間不發生關係。事實上,“星係”之間的相互作用,正是宇宙係充滿活力的不竭源泉。土光敏夫認為,真正有活力的組織,是內部相互信賴的組織。
關於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可讓人信賴的人,土光敏夫認為要注意下麵這些準則:一、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二、要言而有信;三、要信行一致;四、在工作過程中要與對方保持及時聯係;五、在對方發生失誤時,要積極地給予補救。土光敏夫對自己嚴格要求,確實做到了讓人信賴。
到了土光敏夫任東芝公司總經理時,他的“宇宙係組織”思想就更加清晰了:東芝公司仍然采取事業部製,但按照土光的說法,此時的事業部就是公司中的小公司,事業部長是小公司的總經理。因此,公司的總經理與小公司的總經理,在公司內部是一種平等關係,而不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在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交易關係。而既然是交易,就需十分認真,因而成交也並不容易。而一旦拍板成交,目標與方針大體已定,那麼關於方法與措施的全部職權,就放手交給事業部長們了。
那麼,此時的公司總經理會不會大權旁落呢?土光敏夫認為,企業首腦力量大致可分為“權力”和“權威”兩種,如何恰當地運用這兩種力量是體現一個企業首腦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