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擴張的競爭
目前,跨國公司不斷湧現,企業國際化已成為一種潮流,但企業必須先弄清國際化可以為自己帶來那些優勢,然後,才能開始探討去哪裏和怎麼去的問題。舉例而言,要決定該進入哪些國家時,企業會根據進入障礙、市場潛力,可獲資源等“國家吸引力”來安排每個市場的順序,因此企業必須要有策略,其製定要充分建立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否則,企業抵禦國際化風險的能力將會相當低。
韓國電子產業的三巨頭是三星、大宇和LG。他們所生產的質優價廉的電視機、錄相機、高保真音響、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幾乎已風靡全球。在過去兩年中,韓國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公司在海外市場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建立起銷售網。從越南到墨西哥再到波蘭,韓國人投下巨資建立了一係列的工廠、辦事處和研究開發中心。
韓國公司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取得如此驚人的進步呢?LG電子公司的發言人李昌洪說:“實施積極的海外投資計劃,是希望實現我們的世界戰略和地區戰略,從而擴大市場,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他這番話裏有另一層含義:韓國國內市場對他們的發展是不夠的,而且在國內生產商品用來出口,成本也高了些。
韓國:麵向未來的“世界戰略”
韓國的這場“世界戰略”的規模十分浩大。拿大宇來說,該公司宣稱在2000年時力爭達到占世界消費類電子市場不小於10%的市場份額,公司60%的產品將在外國生產。大宇已在20家海外工廠內投入11億美元,計劃在未來4年中再投資興建16個海外工廠,使其在海外的工廠達到36家。
三星公司和LG公司在這方麵也毫不遜色。三星公司為了開拓其國際業務采取了設立地區性總部的做法,並賦予這些部門的經理們以前所未有的權力。此舉旨在取得最高效率,優化機構,建立一個以全球市場為定位的決策體製。三星公司在倫敦、東京、紐約、北京和新加坡等城市的經理們監督著設在14個國家內的19家工廠。到1998年,他們還將再負責11家新工廠的運作。
LG公司則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迄今該公司已在這個地區投資5.43億美元。它現有的22家海外工廠中有16家設在這一潛力無窮的地區。為了進一步發展,LG公司又把賭注押在了獨聯體國家市場上,計劃在2003年以前在莫斯科、烏克蘭、中亞和俄國遠東地區4個地方投資2億美元。
韓國人在海外的擴張政策,是因為在韓國國內生產的商品已不具備出口競爭力。尤其是韓國國內市場對外國商品基本上都已開放。漢城lardineFleming顧問公司的一位分析家說:“消費類電子產品不再有豐厚的利潤,再加上韓國國內勞動力成本正處上升趨勢,所以若不把生產線轉移到海外低成本的生產基地去,韓國公司將麵臨滅頂之災。”他還說,東南亞、東歐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潛力巨大,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國內1998年頭4個月的彩電銷售量仍持續多年以來的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