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使用鋅的正式記載是明朝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當時鋅的生產過程非常簡單,將爐甘石(即菱鋅礦石)裝滿在陶罐內密封,堆成錐形,罐與罐之間的空隙用木炭填充,將罐打破,就可以得到提取出來的金屬鋅錠。
福伯在當塗找到了葉臘石,這是鋁矽粘土礦,當地是用來做石雕的材料,高寵想用它做酸性耐火磚和坩鍋。也在銅陵找到了做瓷器用的高嶺土,這也是可以做耐火磚和坩材料。
“根據你上次說的大概方位,我們在桃衝進去十裏的長龍山的找到了磁鐵礦、赤鐵礦,這個消息太太、二叔壓下了,沒有讓其它人知道。這姚衝過去也就不到六十裏,水上走也不要一天,太太和二叔的意思想把那個地方買下來。”桃衝就是現代的荻港。屬繁昌縣地界,緊鄰銅陵。荻港有兩支鐵礦脈分別是赤鐵礦和磁鐵礦,而且都是較少見的高富礦,鐵礦脈分兩支:桃衝之金石墩、天堂山、長龍山、平頂山和古竹嶺為一支;潘衝、大磕山、小磕山和麒麟庵為另一支。地位位置好,開采方便。
這個鐵礦當時是1911年發現的。這裏有一個故事:長龍山隨處可見裸露的赭紅色的礦石,大的成一小小的土丘,小的如鵝卵石,居住在這裏的村民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價值,隻是到了清宣統三年(1911),桃衝有一叫胡尺君的人,才多少知道其經濟價值,他在長龍山北麓,拾得數十噸鐵礦石準備出售,可就是找不到買主。後來,他打聽到有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簡稱漢冶萍公司),在蕪湖駐有代表,於是,便把礦石悉數送到蕪湖。桃衝有鐵礦才被發現。
福伯送來的礦石有幾十種有的高寵認識,有的高寵也不認識,雖然高寵加入了穿越的大軍,但前生,高寵畢竟不是學地質的,冶煉知識到是足夠用了,但這地質礦產還隻能算個門外漢,也是個門外漢。穿越過來高龍最想做的就是煉鋼煉鐵,這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沒有鋼鐵、一切都等於零。
可是宋朝煉鋼、煉鐵官家都控製在自己的手上,法律也很嚴格,普通人的不能亂動的,這也是高寵遲遲沒有動手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現在高寵缺錢,搞了白酒,但產量還小,那點錢對還是不夠。所辦企業那是需要大師的錢的。
高寵計劃讓外公的蘇家來一起造這玻璃。但玻璃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如沒有新的耐火磚、耐火坩鍋,是不可能辦到的。還是很頭痛的,這玻璃與煉鋼一樣要到1550到1600度,現在的耐火材料也隻有耐火1300度左右,在造玻璃前還得造耐火磚和坩鍋。
這個堿也是個頭痛的問題,你說弄個三五斤,市場上能買到,可一旦工業化生產,那不是論斤稱,而是要論噸數。社會上用的堿都是進口貨,從大食波斯進口的,也就土爾其有自然礦。中國可是缺堿的國家,雖然現代找到了幾個大礦,可那都在地底下千把米的地方,高寵現可沒那個技術。還有焦碳、煉鐵用的白雲石、螢石、錳矽鐵礦的開采。起重技術、鼓風技術。一時頭痛。
福伯早走了,高寵對著一堆各色各樣的礦石發呆。
“大少爺,外公到了,太太讓你過去。”母親房中的春桃過來通報。
“不是說下午或明天才到嗎?”想不到外公來行很快。
高家的客廳上座坐著一位六十開外歲,胸前飄著白色的長胡子老人,戴著員外帽,臉色紅潤,很有氣質。這就是高寵的外公了。
高寵的外公坐在客廳中喝茶,跟母親說著話。隨外公來的還有二舅和二舅的女兒。弟弟高揚、高凡早就安靜地座在椅子上。
外公叫蘇輝。
他原是前朝徽宋時期翰林學士,欽宗期間外放池州任知州,由此一家遷居池州,三年任滿,正值靖康之亂,又年滿六十於是自陳請罷現職,朝庭給了個宮觀祠綠官的名譽職位休養在家。
這‘自請罷現職‘,就是宋朝的“請郡”製度了。高級官員因任職過繁或與同僚政見抵觸,可以請求出任外藩,叫做“請郡”。如以節度使帶宰相原銜出任,為“使相”。宮觀祠祿官,為宋朝特有的職官製度。宋朝皇帝崇尚道教,於京城內外建立許多宮觀。在京者為京詞,在外者為外祠。宋真宗命首相王旦充玉清昭應宮使,為宰相兼宮觀使的開始。隨後,外戚、宗室和宰執罷官留京師,多任宮觀官。疲老不任事而又未致仕的官員也多任此職。於是形成製度:凡大臣罷現任,令管理道教宮觀以示優禮,無職事,但借名“以食其祿”,稱為“祠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