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兄弟關於吳家未來的對話(1 / 2)

吳家。

等高寵走後,吳玠把兄弟吳璘叫了來。

吳璘進來風風火火的,一見吳玠就急不可耐地問:

“大哥,你叫我來,為了什麼事,我正在操練那些新軍(俘虜兵)呢。”

吳璘作戰勇敢,不畏金軍,作為大將總是奮勇向前,是一員虎將。也是吳家軍的主力戰將和支柱。

“叫你來,是有要事和你商量,來,去我書房。這兩天你可辛苦了。”

“我正試驗一種新的陣法以抗馬軍,但不知效果怎樣,還需要實戰的驗證。”吳璘在練的是一種他稱之為壘陣的步戰新陣。

所謂壘陣,該陣以長槍兵柱槍蹲立排坐在前麵,不準站立,未戰時放倒長槍,最強的弓箭手跪於其後,最後麵是神箭手。待敵人距陣地百步時,神箭手先射;距70步時強弓手齊射。敵騎臨陣時,槍兵斜豎長槍或刺敵戰馬和騎手。同時,在布陣時先將騎兵以鐵鉤相連,在前麵遮擋,等布陣完畢後,騎兵退後。

“哦,璘弟用心了。這次叫你是有這樣一個情況,一是我已同意用糧食同西夏換馬,初時先換三千匹,且是優質的河套馬。這次換來軍馬可補我軍馬之不足。關鍵是這次西夏賣馬開了百多年封鎖軍馬輸宋之先河,可見西夏對宋的策略有所變化。”

這交吳玠大勝金兀術,捕獲了一萬多匹馬,可這麼多馬並沒有多少軍馬,大多是金軍用於運送輜重的的挽馬。

“這可是大好事啊,我們與西夏相鄰,以後我們可不會差馬了。大哥,我吳家軍今後必將成為我大宋第一強軍。這次大勝金軍,朝廷也不知會獎勵我們點什麼。”吳璘聽大哥這樣說,對未來充滿了期望。

“璘弟啊,朝廷能給什麼?不過一虛名耳!大哥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獨霸一方,遠離朝廷中央,那有比這更好的?不論是嶽飛、張俊、或是韓世忠、劉光世,不要看他們的官比哥哥做得大,手下的兵馬比我們吳家多,但他們都大有不如。”

“大哥這是為何?”吳璘問道,他可是隻知道打仗,說起政治,那是真是不知道。

“我們這大宋啊,自太祖杯酒釋兵權開始,就怕唐時的割據勢力存在,威脅皇權。所以用文人治軍。弄得我大宋的軍隊雖多,但不會打仗。你說靖康之難,金軍第一次圍了城,好不容易解了圍,可人一撤兵,就撤了大將,對武將提出的種種防衛措施不予采納,最後有了我大宋的恥辱。”

“就說我的老上級,王彥,現在金州做了一個知府,他可是一個不比你哥哥差的武將,想當年他帶了七千兵過河,帶回來的是十幾萬,更可怕的沒有一個金軍將領敢與他對戰,他的八字軍,厲害!”

“可是怎麼樣呢?這部隊帶回汴京,他就回家種地去了。”

好容易張俊越用了他,但他的直性子又害了他,富平之戰,那是多少次機會,可張俊熱衷於決戰。他賭,大多數將領都認為不妥,可人家不說。隻有王彥和曲端兩個人多事。化了兩年時間準備的戰役,你想張俊會聽嗎?聽了就說明他以前所做的都是錯了,戰略方向錯了。曲端被這吳玠和張俊弄死了。這吳玠可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