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諸侯討董,倭國初陣練拳劍(1 / 2)

山本鎮南也許感受到了豐臣秀吉特別的眼光,然而他的心卻不在這裏。自己投機的目的達到了,數月來殫精竭慮的摻和到倭國的天下巨變之中,但到了漩渦的中心卻開始身不由己。

作為豐臣氏的家臣自己是最額外的一個,資曆淺,年紀小,沒有正經的領地,家族還滅門過,不光山本家曾經的姻親不會承認投效仇人的山本鎮南,豐臣氏的其他家老多出身卑鄙,又功勞赫赫,絕不可能接受一個身無刀創的舊藩家與自己同列,何況是個沒什麼勢力,僅靠主公寵信得到地位的小毛孩。

那麼山本鎮南可以離開麼,至少上陣前不能,至少為豐臣氏受了一身刀傷之前不能。這是山本鎮南要主動出戰的原因。

豐臣秀吉征戰天下多年,深知以逸待勞的運用,在那幫插了公雞毛裝鬥士的鵪鶉們抱團之前,並不主動出擊,而是整訓隊伍,激發士氣,準備一擊之下就把這些聚來的四方隊伍在天下人麵下嚇得膽縮。

如此,首戰致勝不僅必須,而且要漂亮,要正麵硬撼。對手要有說服力,那麼也就沒得選,非得是柴田勝家無疑。

山本鎮南在豐臣秀吉賜下的府邸中準備出戰,距離開戰預計還有一段時間,山本一夫應該能趕得及來到,既然是要將兵的,山本一夫資質不高卻已經是山本家對這倭國合戰的陣仗最熟悉的人了。

這個時候的山本鎮南想起了甘伯,在兩個人在終南山相依過活的兩年裏,甘伯絮絮叨叨,總愛講從軍的事。戚繼光和俞大猷兩位將軍都是從打倭寇而聲名鵲起的,但兩人又有不同,戚繼光出生在軍武世家,對排兵布陣已經返璞歸真,他個人更感興趣的是軍士的武勇和戰力;俞大猷將軍則出身少林俗家弟子,算是江湖人的身份,對個人武功在戰陣上的無力認識最深,因此他個人更感興趣的是多兵器配合的陣法。因此倭寇的蹤跡在江浙閩粵沿海消失多年後,留下的傳說裏,戚繼光軍士悍勇,俞大猷鴛鴦陣難纏。

山本鎮南要出戰,首選就要的是排練主公分來的手下練習簡化的鴛鴦陣。鴛鴦陣,按照甘伯的話來說,是專為克製倭刀而成的。倭國的高明武功,因為東島千年來貴賤分野而沒有流落江湖,一直是僧人,神官,和高等武士的家門把持,而且保留著一縷不絕的原始修煉之法。數百年來,武家爭鬥頻繁,因為戰事所需,些許忠誠的低等武士家族也能獲得部分殘缺的修煉之術,從而獲取戰功,得以進身,這也是山本一夫刀法的由來,同樣是豐臣秀吉崛起的道路。

豐臣秀吉早年貧賤,後來又頻繁征戰,身有暗創,子嗣不繁,與他身到高位後才得到高明練氣術養身不無關聯。但回首這半生戎馬,如今做到了這地步,也是曾經不敢想的,也當言無憾,不論此戰勝負,自己的功業已經直追先主公織田信長大人了。也隻不過,終於到了此位才知道那“受天下之垢”是何等感受,頭上沒有了織田主公,自己與下臣的君臣分際變得那麼鮮明,豐臣家有了高貴的姓氏,卻沒有深厚的根基和繁茂的枝葉,自己拜年之後,這些美妾幼子,如何麵對那些百年征戰下僅存的戰士們的覬覦呢。

豐臣秀吉拉著幼女丸子的手,在天守閣俯視屬於他的大阪城,離他的居城最近的是那個山本家小子,他在院中指揮五個足輕(步兵)走來走去,兩個手持竹槍,三個在前手持竹排,就那麼簡單的竹排手走兩步一頓,竹槍手從縫隙間刺出竹槍。豐臣是戰場上浴血而起的豪雄,看得出這陣法簡單有效,正入神間,丸子咯咯脆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