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山裏的土匪(1 / 2)

時間一刻刻地過去,到了傍晚,戚路他們在一處有小河蜿蜒而過的窪穀裏安營紮寨,賽雷燃起了一堆篝火後安排兩名撣族同行做飯,然後坐在戚路旁邊和他抽煙聊天。

幾名閑著無事的撣族青年放下隨身的武器和背包,跳進河裏抓魚玩。丁曉嵐笑著對戚路說:“沒想到今天晚上還能吃到魚,我決定不減肥了。”

賽雷跟著壞笑地說:“我是不會吃這河裏的魚,同時也勸你最好不要吃。”

“為什麼?”

“因為這些魚的體內有屍氣。”

“屍氣?你可別嚇我。”

“我沒有騙你。”賽雷看丁曉嵐疑惑不解的樣子,於是回答她:“在緬甸,住在深山裏的民族大多有種水葬的習俗,你要是見過就會嚇得半死。”

丁曉嵐不以為然地說:“不就是把人埋在水裏嘛,在我們國內以前還不是有這樣的風俗。”

“我們這裏水葬和中國的不同,而是將裝有屍體的棺木鑿出許多小洞,然後把它沉入湖中,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不知道。”丁曉嵐老實回答。

“目的是讓小魚遊進棺中啃食屍身,用屍體養魚。等過幾個月人們再撈起棺木打開,魚已吃光屍體上所有的肉,養得又肥又大,味道特別鮮美。這種魚,我想小姐是不敢吃的。”

丁曉嵐頓時覺得胃裏一陣難受,差點要吐了出來,戚路和賽雷被她滑稽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

賽雷又往火裏添了幾根幹柴後說:“明天我們要早起趕路。”

戚路問:“你是怕山林裏野獸太多,不太安全吧?”

“野獸我倒不怕,主要是因為這片山林屬於羅興亞人的地盤。”

“你是說那些穆斯林啊,他們不是生活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嗎,怎麼跑到果敢這裏來了?”

對於羅興亞人,戚路倒是有所了解,他們不是緬甸土生土長的民族,而是外來人。

1826年,在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後,緬甸的阿拉幹被割讓給了英屬印度。英國人發足了戰爭財,擁有了大量的土地。為了獲得更多的廉價勞動力,他們開始大量征用孟加拉穆/斯林到緬甸做工,而羅興亞人就是這些穆/斯林後代和當地部分土著融合後形成的混血民族。

外來人是很容易和本地的原著居民發生衝突,由於宗教矛盾不斷地激化,當地的若開族佛教信徒一直與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爭鬥不已,有時還會暴發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導致雙方死傷無數。

二戰結束緬甸建國後,羅興亞人為了謀求獨立,甚至組建了自己的武裝與緬甸政府對抗,企圖占地為王成立穆/斯林自治邦。雖然後來緬甸政府經過多次圍剿,終於用武力遏製了羅興亞人的反叛,但是羅興亞人中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許多武裝派別,它們或明或暗的在當地製造一些流血衝突。

賽雷回答說:“你是不知道啊,當年小日本侵略我們緬甸的時候,英國人為了阻止日本人,成立了一支羅興亞人支隊,希望他們替自己當炮灰打頭陣。可是這些可惡的羅興亞人,日本鬼子沒殺幾個,卻以種族清洗的名義殘殺了當地的十多萬佛教徒。後來二戰結束後,這些雜碎也被政府軍打得七零八落,其中有一小支就退到這片深山裏隱居起來,據說他們繁衍至今已經發展到三四個村子的規模了。”

“難道政府就不管他們嗎?”

“怎麼管啊?”賽雷頓了一下又說道:“這一小撮羅興亞人最激進冷血,他們仇視任何外來的種族,凡是誤入他們村落的人都被他們殺害了。他們還種植罌粟,用販毒的錢換取精良的武器,別說是當地人了,就連警察都不敢去招惹他們。”

篝火越燒越旺,把圍坐在火堆旁邊的戚路等三人掩映在跳閃著的血紅光芒裏,透露出一絲幽悶的氣息。

戚路歎道:“希望我們不要碰到這群羅興亞人。”

他的話剛說完,突然從遠處傳來一聲尖銳的聲音,這叫聲聽起來既不像人的聲音,也不像什麼動物的叫聲,它不但穿透了這深邃的夜空,仿佛還鑽進了每個人的心房。接著是一片死一般的靜寂,靜得好像連他們身旁的小河,也因這突如其來的奇怪可怕的叫聲而停止了流動。

“這是什麼怪聲?”丁曉嵐嚇得怔住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問道。

賽雷沒有回答丁曉嵐的問話,但是他的神情已經緊張起來,他伏下身來認真地傾聽著,好像在期待著那怪聲的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