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工作節奏快,時間觀念強,說話簡潔精練會給人一種生氣勃勃的現代人的感覺,尤其為人推崇。以簡單明了的語言來表達你的想法,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一個人的品格。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常常喜歡吹噓自己,她們的口才或許很好,卻常給人以故弄玄虛的感覺,使人心生厭惡。這種人並不是直率,哪怕一件很單純的事她都會咬文嚼字地講出來,就像是懂大道理的模樣,其實是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作怪。相反,有的人看起來很平凡,但經過交談後,對方便很快被其內在的思想所感染,這樣的人所使用的字句通常最是簡單明了。
其實,在人際交往中,簡潔精練的語言是最有效的交際手段,簡潔精練的語言常常比繁雜冗長的話題更吸引入。它體現出說話人分析問題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高超表現;它能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於博得對方的好感;它是說話人果敢、決斷的性格的表現。
語言精練,指的是語言表達要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且簡中求難。古人雲,“立片言以居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簡而意豐,言簡而意準,言簡而意新”,即要能用最少的文字表現最豐富的內容。“惜字如金”,對女孩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人們常問,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情呢?這裏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所用的方法既非奇異,更非幻術,說穿了就是——平凡、樸素、簡潔。
一些人在與人交談時總將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終一人獨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銷自己,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有個名人說過,漫無邊際的喋喋不休無疑是在打自己付費的長途電話。這樣不但不能表現自己的交談口才,反而令人生厭。要知道池蛙長鳴,不為人注意,而雄雞則一鳴驚人。這就說明過多地“說單口相聲”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進感情。交談時應談論共同的話題,長話短說,讓每個人都充分發表意見,留心別人的反應,這樣才能融洽氣氛,眾情相悅。正如亞曆山大·湯姆所說:“我們談話就像一次宴請,不能吃得很飽才離席。”
所以,最會說話的女孩,是語言簡潔明了的女孩。語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說了一大堆,也沒有說出主旨,反而還認為自己很棒。事實上,要真正地將自己的話說得高效,就必須讓自己的語言簡練,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對方明白你所說的意思。
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整個大禮堂裏坐著上萬名學生。他們在等待偉人丘吉爾的到來。在隨從的陪同下,丘吉爾準時到達,並慢慢地走入會場,走向講台。
站在講台上,丘吉爾脫下他的大衣遞給隨從,接著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視著台下的觀眾。一分鍾後,丘吉爾才緩緩地說出了一句話:“永不放棄!”
說完這句話,丘吉爾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離開了會場。整個會場鴉雀無聲,頃刻間掌聲雷動。
這是丘吉爾一生中最後一次演講,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講。他僅僅用了幾個字,就將自己要演講的內容說了出來,語言貴精不貴多。丘吉爾就是用簡潔的語言達到了這個目的。
據說,有人曾去詢問馬克·吐溫:“演說是長篇大論好呢,還是短小精悍好?”馬克·吐溫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禮拜天,他到教堂去,適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憐的語言講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難生活。當慈善家講了5分鍾後,他馬上決定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捐助50美元;當慈善家講了10分鍾後,他就決定將捐款減至25美元了;當慈善家繼續滔滔不絕講了半小時之後,馬克·吐溫又決定減到5美元;慈善家又講了一個小時後,拿起缽子向大家哀求捐助。但當他從馬克·吐溫麵前走過時,馬克·吐溫卻反而從缽子裏偷走了兩美元錢。馬克·吐溫原本決定捐助50美元,最後卻變成偷走兩美元錢,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細想起來,卻是理所當然的。
魯迅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那位慈善家本來隻需五分鍾就能講完的話,卻滔滔不絕地拉長到1個小時,致使他的說話形象一落千丈,說話風格令人生厭,這怎能不引起馬克·吐溫的反感,以至於惡作劇地從那位慈善家的缽子裏偷走兩美元錢?